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儒家學說與黨的政策

2006年7月19日

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現代化日益威脅著共產黨獨裁統治的合法性。為此,中國領導人試圖以儒家的價值和概念為中國社會重塑倫理方向。新蘇黎世報在這段編者按下刊登的文章介紹了孔孟之道在中國復興的情況,文章寫道:

天津的孔廟裝修一新圖片來源: dpa

「自三十年前開始經濟改革以來,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外界在經濟領域尤其能感受到這樣的變化。但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無論在其國內的作用、還是在其對外關係方面,中共都出現了根本變化。共產黨的行動目標中,階級鬥爭和世界革命早已消失,第四代最高領導人最近還把『和諧』這一具有深遠影響的儒家概念提升到政策核心的高度。

人們也許會把這樣的做法貶為當權者的利己主義,說他們面對社會不安定想以此保持自己屍位素餐的地位。回顧一下歷史就可以看出,說中國人容易傾向暴力、甚至傾向自我破壞的無政府主義是有道理的。當年毛澤東用法家殘暴的手段壓制了這一傾向,但他的接班人今天不再採用激烈的做法。

政治異議人士仍然受到嚴厲懲罰,但今天大多數人民的法律地位好於任何時候。貧富日益分化和觸目驚心破壞環境造成的社會不安定雖然還沒有達到危及整個體制的程度,但它威脅著這個龐然大國的公共秩序和穩定,引起了當局的重視。呼籲和諧就是為了反對這種社會瓦解現象,一旦中國經濟增長受世界經濟的影響遭受嚴重危機的話,社會瓦解將達到危險的程度。」

在國內宣傳儒家「和諧社會」思想的同時,中國政府在國外通過孔子學院宣傳中國文化。上周,德國聯邦政治教育中心在柏林舉行研討會,評議中國的對外文化政策。法蘭克福匯報寫道:

「中國對外文化政策的動力強勁,資源顯然十分巨大,其真正的政治目的難以捉摸。文化政策的中心是努力改善全球對中文的熟悉程度,據說十年內要使能說中文的非中國人人數增長三倍,從目前目前的三千萬增加到一億。在傳授語言的同時,當然要介紹中國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

中國政府發起文化攻勢的目的是什麼?只是為了掩飾自己明顯的經濟利益,還是為了通過文化的軟藝術,安撫對廣為流傳的『黃禍』的恐懼,柏林研討會無法確切回答這一問題。歌德學院北京分院負責人阿克曼警告說,如果以為共產黨當權者會執行自由、多元、不追求利益的對外文化政策,那就太天真了。」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