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其實,多數日本人很少吃鯨魚或海豚肉。海豚肉受到汞和有機氯化合物高度污染。但官方稱,捕鯨是位於本州島南端和歌山縣的太地町住民"不可或缺"的生計。據動物權利活動人士報導,在這個捕鯨地,首批漁民已啟動漁獵季,持續到明年3 月。
絕大多數海豚都在太地町沿海遭獵捕。這一海洋哺乳動物一旦被漁民盯上,便會被圍在海灣裡,此時,漁民錘擊水中的金屬棒,麻痺動物的方向感。
日本漁民在海灣網封海豚的逃生路線圖片來源: kyodo/picture alliance
當地漁民們稱,受國內外海豚館之托,他們挑選出其中最漂亮的給海豚館,剩下的海豚則在鄰近海灣被宰殺。這些漁民們表示,西方關於殺戮方法殘忍的指責不符合事實。
殺死手段源自法羅群島
日本人說,自 2008 年以來,他們使用在法羅群島研發的方式:與過去不同,不再將魚叉射入海豚,而是立即切斷其脊髓,使其大量失血,從而相對快速死去,時間僅約"十秒鐘"。
然而,批評者指出,對於體型很大、在痛苦中掙扎翻騰的海豚,很難找準並切斷其脊髓。
獵殺量減少?
動物權利組織Pro Wildlife指出,跡象顯示,對漁獵的持續批評產生了影響。近年來,日本漁獵海豚和小鯨魚的數量大幅下降。在太地町,漁獵仍有盈利,原因是,幼小海豚也捕獲出售給世界各地的海豚館。
在日本,以殘忍方式捕殺海豚和其它小型鯨魚的數量的確可能會進一步減少。而秘魯、奈及利亞、巴西和印度等國的情況則全然不同。動物權利活動人士指出,現在,更多海豚在這些國家海岸附近被獵殺。
作為這個星球上最聰明的兩種生物,人類與海豚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有人稱兩者間的關係為友誼。真的如此嗎?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WILDLIFE海豚與人類真的有特殊的聯結嗎?支持這一說法的論據可能包括:海豚的高智商、複雜溝通的能力以及被視為對人類感興趣。但海豚果真想要親近人類嗎?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T. Kitamura或許,海豚能發現自身與人類的相似之處,因而對人類感興趣。海豚使用聲納系統檢索獵物,就像X光一樣。海豚能「看出」我們也有骨骼、肺部。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H. Polan從大腦與身體的比重而言,海豚僅次於人類。此外,海豚還能理解一些語言訊號,會使用簡單工具,相互合作來解決問題,比如,有實驗顯示,兩只海豚知道需要合作才能打開一個裝了魚的管子。海豚還通過了在鏡子中識別自己的測試。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D. Pozo海豚相互之間是否有語言?人類能否破解這一語言,有一天與海豚溝通?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進行研究。1960年,備受爭議的研究者約翰‧利裡(John Lilly)甚至給海豚注射致幻劑LSD,想要讓海豚發出更多語言訊號,但未能取得研究成果。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J. Sullivan在多起案例中,海豚將人類拖走、甚至拖到海底,導致人類骨折或更加嚴重的後果。或許這是海豚認為受到人類侵犯的反應。甚至很難說這是海豚故意的攻擊,還是與人類玩耍。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blickwinkel/U. Preuss許多人都夢想與海豚一起游泳。但這一旅遊項目在世界許多地方被禁止。在夏威夷,新提議的規定是,人們不得進入距離海豚45米的範圍內。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C. Simon2017年一份報告顯示,2015-2016年,澳洲新南威爾斯的海岸,有15只海豚命喪防鯊網。此外,污染、棲息地的破壞和氣候變化導致海水溫度上升,也影響海豚的獵物數量。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WILDLIFE (德新社,NTV)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