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充滿緊張氣氛的兩年 ──德國結束「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角色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2月30日

伊拉克戰爭毫無疑問使聯合國遭受了二戰結束以來最大的一次打擊。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在整個事件中被架空的結果,不但使得美國和他的歐洲盟友,特別是德法兩國,之間產生了裂痕,也讓美國和聯合國出現了對立的局面。而在過去的兩年中,德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成員之一,對這一切自然是瞭然於胸。

施羅德和菲舍爾這對搭檔在國際事務上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圖片來源: dpa

在2003年3月20日,美國宣佈對伊拉克動武之前,聯合國安理會進行了大量的外長級別的會議,希望美國放棄戰爭的念頭。外交官們認為,在聯合國歷史上,為一個事件而進行這麼多次高級會議還是絕無僅有的。幾乎到開戰前的最後一秒,德國外長菲舍爾和他當時的法國同事德維爾潘還在紐約嘗試阻止戰爭的爆發。

他們兩人的意見代表了聯合國成員國中的主流。但是在美國的單邊主義政策之下,所有努力都成了白費力氣。而且,美國總統布希的恫嚇還給整個世界都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聯合國要麼支持美國,要麼就靠邊站。

聯合國被邊緣化的問題暫且放在一邊。柏林政府認為,菲舍爾和德國駐聯合國大使普洛伊格還是有功勞的。現在,相對於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來說,十個非常任理事國的重要性得到了提升。而對於美國來說,現在也開始重新嘗試接近聯合國。至少可以這麼說,今年6月在美國喬治亞城召開的G8峰會之後,美國和德國之間的外交冷凍期就已經結束了。在德國擔任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的兩年之內,德國幾乎享受到了常任理事國的待遇,一位外交官言簡意賅的指出了這一點,「人們非常重視征詢我們的意見。」

人們不難感覺到這句評價的話外之音,那就是,在聯合國改革的框架內,德國正在嘗試爭取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最新一期和平運動組織的雜誌「和平論壇」中,有一篇文章的標題就是「新德意志的大國欲」。聯邦總理施羅德甚至和日本一起提出,要求在安理會擁有否決權。

德國,印度,日本和巴西都瞄準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和聯合國的絕大多數成員國一樣,施羅德和菲舍爾都意識到,聯合國安理會的架構已經四十年沒有任何變化了。現在安理會的任務已經不光是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在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安理會的行動涉及了那些動亂國家的內部事務。這就使根據二戰戰後形勢而建立的安理會面臨著新的合法性問題。目前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的基本方案已經出台,而在這一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新的安理會成員國至少要代表所有大洲的重要國家。

德國認為自己應該是新安理會的成員之一,因為德國政府希望能夠在「維護世界和平和國際安全上做出具有特別意義,並且持續的貢獻。」一位德國的聯合國專家認為德國將有望在國際事務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

目前德國參與了聯合國在阿富漢,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科索沃,格魯及亞,塞拉利昂和波斯尼亞的維和行動。柏林政府每年為此支出47億美元,這是佔了聯合國維和經費的百分之九,如果加上日本的話,這個份額就達到了30%之多。此外,還有大量的德國專家在聯合國任職。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