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克裡米亞危機有增無減

2014年3月7日

國際社會的外交努力迄今無效,克裡米亞半島脫離烏克蘭可能性增大

Infografik Autonome Republik Krim Englisch

(德國之聲中文網)克裡米亞自治共和國脫離烏克蘭的危險增加。繼當地議會日前通過一項關於提前於本月16日舉行對克裡米亞半島未來地位的全民公投的法案後,俄羅斯杜馬主席納雷什金(Sergej Naryschkin)今天(3月7日)表示,「我們支持克裡米亞人民自由的和民主的選擇」,「認可克裡米亞人民的歷史性決定」。康斯坦丁諾夫(Wladimir Konstantinow)議長率領的克裡米亞議會代表團抵莫斯科,同俄羅斯杜馬和俄聯邦委員會磋商公投準備事宜。

根據克裡米亞地方議會的公投決議,以俄羅斯人居多數的當地住民將在「擁有更大自主權但留在烏克蘭版圖內」和「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之間做出選擇。克裡米亞議會同時作出一項決議,「敦請」俄總統普丁接納克裡米亞為俄聯邦成員。

克裡米亞地方議會和俄羅斯杜馬領導人磋商「公投」事宜(2014.3.6)圖片來源: Yuri Kadobnov/AFP/Getty Images

克里姆林宮通報說,普丁總統昨天在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評估了來自克裡米亞的相關申請。執政黨「統一的俄羅斯」的一名議員聲稱,已提交一項使吸收境外地區成為可能的議案。俄羅斯議會上院(聯邦委員會)主席宣佈,一旦克裡米亞全民公投作出加入俄羅斯的決定,聯邦委員會將予以支持。

1954年,經時任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的同意,克裡米亞半島劃歸加盟共和國烏克蘭;隨著前蘇聯解體,克裡米亞地區主權歸屬問題重現,1992年,該地區獲得自治權,主權仍屬烏克蘭。

試金石

克裡米亞地方議會「脫烏投俄」的公投計劃在國際社會引起廣泛震驚,烏克蘭過渡政府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更是堅決反對,指責這樣的公投「違憲」,是踐踏國際法的行為。西方國家輿論一般均懷疑克裡米亞公投計劃是莫斯科授意的結果。西方陣營指出,俄羅斯任何將克裡米亞半島正式置於自己控制之下的企圖都將給俄羅斯同西方的關係帶來巨大後果。烏克蘭危機已升級成為決定西方與俄羅斯未來關係走向的試金石。美國總統歐巴馬昨晚再度同俄總統普丁通電話,表示了強硬態度。繼美國之後,歐盟成員國首腦特別峰會昨天也作出對俄羅斯實施首批制裁措施的決定。根據該決定,歐盟將視局勢的發展,分三階段制裁俄羅斯,其中包括中止歐盟—俄羅斯互免簽證談判、財產凍結『取消歐俄峰會。法國外長法比尤斯今天重申了這一立場。他指出,如果首批制裁措施未能產生預期效果,歐盟會制訂更嚴厲的制裁措施。法比尤斯稱,烏克蘭危機可能已成為冷戰以來的最嚴重危機。此前,英國外交大臣黑格和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也分別將烏克蘭危機稱為21世紀以來或「柏林牆倒塌以來「」歐洲的最大人道災難」。

示威者在華盛頓要求美國政府對俄羅斯採取強硬立場(2014.3.6)圖片來源: Reuters

烏克蘭過渡總統圖爾奇諾夫(Alexander Turtschinow)宣佈,將啟動解散克裡米亞地方議會程序。

歐盟領導人宣佈對俄羅斯制裁措施計劃(2014.3.6)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俄羅斯和克裡米亞地方政界人士對西方的態度和制裁立場表示不解。俄羅斯駐歐盟大使奇肖夫(Wladimir Tschischow)在布魯塞爾表示,西方陣營有關俄羅斯的說法「有失公正」,「不能令人接受」;克裡米亞地方政府領導人阿克斯約諾夫(Sergej Aksjonow)要求西方國家接受「半島人民的選擇」。

左翼黨反對向烏提供緊急救款

歐委會主席巴羅佐近日宣佈,今、明兩年,歐盟將向瀕臨國家財政崩潰的烏克蘭政府提供總數為110億歐元的救助貸款。昨天舉行的歐盟成員國領導人特別峰會原則上批准了歐委會的這一計劃。向烏克蘭提供巨額貸款被認為是西方陣營在同俄羅斯的地緣政治進行較量。

根據德國電視一台昨晚公佈的一項最新民意調查結果,72%的德國公民贊同向烏克蘭提供經濟和資金援助,認為西方陣營應對俄羅斯施壓的人佔62%。

親俄人士在克裡米亞示威(2014.3.6)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但德國左翼黨卻警告歐盟不得向烏克蘭提供緊急救助款。該黨議會黨團副主席瓦根克內西特(Sarah Wangenknecht)在周五(3月7日)一期的《萊茵郵報》上表示,不論是向有極右人士參與的烏克蘭過渡政府提供巨額貸款還是制裁俄羅斯,現在都不是時候。她要求,首先應調查清楚,烏克蘭現當局的成員中,是否有人曾作為獨立廣場上的活動分子並對狙擊手謀殺行為負責。她還強調,歐盟作出向烏克蘭提供巨額貸款的決定是不負責任,因為根據烏克蘭的現狀,資金將落入金融掮客和寡頭之手。她抨擊歐委會和各歐盟成員國政府領導人「全然失去了道德標桿」。

來源:路透社/德新社/法新社 編譯:凝煉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