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全球市場:員工也工作全球

2007年6月11日

據美國一項調查顯示,國際運作和空前業績致使各國企業的國際外派需求空前高漲,而外派人員家屬不得不為此付出代價。

退休前應走便全球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dpaweb

據美國GMAC全球遷移服務有限公司(GMAC Global Relocation Services)每年發布一次的《全球遷移趨勢調查報告》顯示,2006年,鑑於全球經濟蓬勃發展,三分之二(69%)以上的跨國企業都向外增派員工,達到該調查問世以來的最高紀錄。65%的企業估計,2007年的外派員工數量還將會超過2006年。

今年有180家全球玩家接受了該項調查,其中有41%的企業,其在國外的營業額佔其總營業額的比例上年都有所提高。伴隨這一發展趨勢的是企業對富有經驗的國際管理人才的需求空前高漲。然而調查也顯示,員工對國際外派的抵觸情緒也在日益增長,使得尋找合適人選成為企業當今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

常駐國外的得力員工是跨國企業在國外發展、實現企業目標的重要支柱。無論是在填補關鍵技能缺口、傳授技術和企業文化方面,還是在推出新舉措以及發展業務關係等方面,總部派出的人員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四分之一(23%)接受調查的企業還告知,外派人員的主要任務是建設當地子公司的管理能力。

自1993年《全球遷移趨勢調查報告》問世以來,一年一度的該報告已經成為關於跨國企業在全球調動員工的情況、策略和預測的權威性研究。它所統計的數據和訊息全面反映了國際外派的最新發展趨勢和動態。每個企業,無論其規模大小,只要想在國外發展,今天就必須正視外派人員問題。

GMAC全球遷移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施瓦爾茨(Rick Schwartz)表示,《全球遷移趨勢調查報告》為在全球開展業務的企業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訊息。一方面,在國際上大展宏圖的這些企業對今後的發展充滿信心,其中越來越多的企業估計今年將會增加外派員工數量,但另一方面,國際外派對家庭生活的潛在影響也在凸現,有必要引起人們的注意。施瓦爾茨希望企業能夠綜合看待這些調查結果,重新審視他們的遷移計劃和策略,必要時加以修改以至於改向,以確保企業計劃和員工利益均擺在首位。

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員工拒絕國際外派主要出於三大原因:

家庭原因:

這類原因包括孩子的教育、家庭的適應能力、來自配偶的阻力、外派地點的條件困難、文化適應能力、外派任期以及語言等問題。這些挑戰其實可以通過跨文化的培訓以及成功進入新的文化而予以克服。遺憾的是,只有21%的受訪企業要求其外派人員參加跨文化培訓。而頗具諷刺意義的是,77%的受訪企業都表示,跨文化培訓非常重要。年復一年的《全球遷移趨勢調查報告》均顯示,跨文化培訓是國際外派成功的關鍵所在,但儘管如此,許多企業並沒有加大力度,要求員工參加此類培訓。

配偶的事業:

當被問及拒絕外派的主要原因時,配偶的工作問題被列為拒絕外派的第二大原因,僅次於家庭原因。儘管82%的員工在國際外派過程中都有配偶同行,但這些配偶中的絕大部分人在海外外派期間都中斷了他們自己的事業和抱負。59%的配偶在對方外派前都有自己的工作,但只有8%的人在外派期間自己也繼續工作,為2000年以來這個數字的最低紀錄。這一發展趨勢可能加重了外派家庭在外派前、外派期間以及外派後的經濟負擔,為配偶間的關係造成壓力。

事業發展機會:

國際外派可能對個人的事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然而,究竟是些什麼影響,似乎是在國際調動話題中人們瞭解最少的現象之一。三分之一拒絕外派的受訪員工告知,事業發展機會是他們拒絕外派的原因。這表明,企業員工顯然認為國際外派對自己的職業晉升不會帶來好處。

然而,人事專家卻傾向於認為,國際外派實際上會對員工的事業產生積極影響。比如31%接受調查的人事專家表示,有國際外派的經驗,員工可以晉升得更快;27%的專家表示,國際外派會使員工更容易在公司內部調動工作;26%的專家表示,外派人員跳槽的頻率更高,而且,由於擁有國際工作經驗,他們是更為搶手的招聘對象。

施瓦爾茨表示,真理可能介於兩者之間。他說:「在我們不斷探討與國際外派有關的種種機遇與挑戰的時候,這項調查提出了幾個新的問題。這是非常吸引人的。」

關於此報告

《2006年全球遷移趨勢調查報告》是GMAC全球遷移服務有限公司(GMAC GRS)發布的該系列的第12份報告。自1993年開始發布以來,這項報告已被視為最可靠、最受推崇的有關全球員工調動數據與調動趨勢的資料來源之一。這項調查的長期性使人們能夠將每年的結果與「歷史平均水準」進行比較,有助於評價年度變化的相對重要性。今年的調查包括107個問題,由180家在世界各地設有辦事處的大中小企業回答。這些企業的全球員工總數合計840多萬人。48%的公司總部位於美洲,49%的公司總部設在歐洲、中東和非洲,3%的企業來自亞太地區。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