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全球氣候保護,中印是關鍵

2005年12月10日

德國環境部長加布裡埃爾稱,有關氣候影響,中國和印度比美國重要。

人類何時停止排污?圖片來源: AP

德國部長語出驚人

在剛剛結束的加拿大蒙特利爾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德國環境部長加布裡埃爾一再表示,美國的行為並不是未來氣候保護的關鍵,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和印度能有何種作為。

長期處於發展中國家行列、人口總和達到25億的中國和印度目前正在努力追趕美、日、歐洲。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

京都議定書規定,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在2012年之前可以不必限制自己的二氧化碳氣體排放量。人們現在考慮的是在第二階段,即2012年之後如何讓中國和印度履行它們的義務。美國此時退出京都議定書造成重大影響。環境組織「德國觀察」的工作人員巴爾斯評價說,如果美國這個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不準備減少其排放量的話,那麼,象中國這樣的新興工業國家就會倣傚它。這就在原則上難以實現京都議定書的目標。

中國有行動

京都議定書規定,38個工業國家有義務為中國或者印度的一些環保項目提供財政支持。中國和印度對此當然很歡迎。巴爾斯指出,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已有所行動。他認為,中國第一次做出了積極的反應。至少中國表示願意在環境保護方面發揮自己的作用,願意在這方面進行嚴肅的會談。而印度雖然在本國已經做了不少氣候保護的工作,但在會談時他們不願意接受任何義務。

西方模式不適合

中國人計劃在若干年裡將國內生產總值翻四番,而同時,能源的消耗僅增加一倍,即有意識地控制能源消耗。人們注意到,美國的人均能源消耗幾乎是中國人均消耗的8倍。巴爾斯指出,中國人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即,西方國家的舊經濟模式已不適合未來的經濟發展。

根據巴爾斯的觀點,中國進行氣候保護的理由完全不同。一方面,過高的石油價格越來越成為中國經濟的負擔,甚至會給中國的安全帶來威脅。因為中國不得不與美國爭奪石油資源。另一方面,呼吸道疾病成為中國人死亡的一個最大因素。因此減少石油與煤碳的消耗也是中國的利益所在。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