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歐洲面臨更多洪災與極端高溫
2025年4月20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沒有哪個大陸變暖速度像歐洲這麼快。根據周二發布的《2024年歐洲氣候狀況報告》,去年歐洲打破了無數氣溫紀錄,極端天氣擾亂了近50萬人的生活。
這份報告由來自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與世界氣象組織的約100名研究人員共同編撰。數據顯示,自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以來,歐洲平均氣溫已上升約2.4攝氏度(4.3華氏度)。除冰島氣溫低於平均水準外,整個歐洲氣溫均高於平均水準。
在全球範圍內,平均氣溫上升了約1.3攝氏度,使得2024年成為自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海洋溫度異常高,海平面持續上升,冰蓋和冰川持續融化,」報告主筆之一薩曼莎‧伯吉斯(Samantha Burgess)在與記者交流時表示。「與此同時,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仍在上升,2024年再次創下新高。自1980年代以來,歐洲的變暖速度已是全球平均變暖速度的兩倍。」
洪水與極端高溫威脅人類與城市安全
2024年創紀錄的高溫造成了廣泛影響。「這不僅僅是一個全球平均氣溫數字,它確實在區域和地方層面上產生了影響,」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主任弗洛倫斯‧拉比爾(Florence Rabier)指出,該中心是哥白尼計劃的重要合作機構。
無論是洪水、熱浪、風暴還是干旱,歐洲約7.5億人的生活正日益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而人類所導致的氣候變化恰恰是這些極端天氣的成因。
去年10月至11月,西班牙瓦倫西亞地區(Valencia)發生嚴重洪災,造成超過220人死亡。當時那場暴雨在短短幾小時內就打破了以往所有紀錄,摧毀了房屋、車輛和基礎設施。西班牙政府迄今已承諾提供160億歐元用於重建援助和補償。
在此之前的9月,由「鮑裡斯風暴」(Storm Boris)帶來的持續降雨導致中歐和東歐八個國家的城鎮發生大範圍洪水。據估計,2024年全年歐洲各地因洪水和暴風雨的受災人口達41.3萬,造成約335人死亡。
與此同時,歐洲也在2024年經歷了有記錄以來第二多的極端高溫天數。尤其是東歐地區,異常炎熱乾燥。南歐甚至在冬季也經歷了漫長的乾旱。
相比之下,西歐的降雨量則幾乎達到1950年以來最高水準。極端乾旱與強降雨相結合,大大增加了洪水風險。被太陽炙烤得堅硬幹裂的土壤,難以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雨水,從而很快引發危險的洪災。
面對氣候變化,歐洲城市亟需適應轉型
「氣溫上升的每一小度都不可小視,因為一點點上升都會加劇給生命、經濟和地球帶來的風險,」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秘書長塞萊斯特‧索洛(Celeste Saulo)表示,「適應是必須的。」
儘管氣候趨勢令人擔憂,全球導致氣候變暖的溫室氣體排放仍在持續增長。但周二發布的報告也帶來了一個積極的消息:2024年,歐洲可再生能源產量創下新高,其中約45%的能源來自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等氣候友好型來源。
然而,面對日益嚴重的極端天氣與高溫風險,報告警告稱,歐洲各國必須盡快加強預警系統與氣候適應措施。
根據伯吉斯的說法,如果全球長期變暖幅度超過1.5攝氏度,至2100年,歐洲因極端高溫死亡人數可能增加至少3萬人。
研究人員指出,目前已有超過一半的歐洲城市制定了專門的氣候適應計劃,以應對極端天氣並保護其公民,而七年前這一比例僅為26%。
巴黎、米蘭、格拉斯哥以及荷蘭的多個城市走在前列。城市官員正在建設抵禦高溫的設施、擴大綠地面積以幫助城市降溫,並建立洪水防護工程。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