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國共內戰後的1950年代,國際同時有兩個政府宣稱自己代表中國,這在奧運上也成了問題,1952年兩岸在國際奧委會的中國代表權之爭,成為雙方體育外交戰的首役。
最早,國際奧委會在1931年正式承認中華民國奧委會的資格,當時中國史上首位參賽者是劉長春,他在洛杉磯奧運賽場上的男子百米短跑項目中登場。
1952年在赫爾辛基舉行的奧運,兩方都認為自己擁有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權。國際奧委會通過決議允許兩岸運動員同時參賽,但當時主張「漢賊不兩立」的中華民國不滿而退賽。
1956年墨爾本奧運,國際奧委會雖已在兩年前開會承認中國奧委會,但仍允許中華民國代表團以中華民國的名義參賽,且在選手村內升中華民國國旗,北京不滿憤而退賽,且之後20多年的奧運會都沒有參加,1952年至1968年的奧運會兩岸僅有中華民國代表團參賽。
改名「台灣」和「福爾摩沙」
不過,1960年義大利羅馬奧運,國際奧會因中國的壓力要求以「台灣」稱呼中華民國代表隊,所有運動員及職員穿著的制服及出版物都要使用「台灣」的名稱,因此1960年義大利羅馬奧運上,出現了「福爾摩沙」代表隊,當時中華民國代表隊在開幕式進場時高舉「抗議」字樣,表達不滿。
1964年東京奧運,當時台灣使用的名義則是「TAIWAN」,但加注了「中華民國」四個小字,至於1968年的墨西哥奧運,台灣參賽也是「Taiwan」。
《奧林匹克之夢:中國與體育,1895-2008》一書中曾分析,台灣當時之所以能成功留在奧林匹克大家庭,與冷戰期間的國際政治有很大關係。直到20世紀70年代,大部分西方國家在外交上都寧願承認台北而不是北京,這為台灣在國際奧委會中創造了優勢,台灣直至1971年都在聯合國中代表「中國」。
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取代了中華民國。1972 年慕尼黑奧運是台北最後一次以中華民國名義參賽,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中,時任加拿大總理老杜魯道(Pierre Trudeau)要求中華民國代表團以「台灣」隊名義參賽,遭中華民國政府拒絕。當時加拿大更以中國名稱問題,拒絕發給台灣奧運代表團入境簽證,導致台灣運動員無法入境參賽。
國際奧委會當時決議將台灣的奧運代表隊名稱改為台灣,但蔣經國拒絕,因此台灣當年宣佈退出該屆奧運會。
中國重返奧運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國際奧委會1979年通過「名古屋決議案」,承認由大陸的中國奧委會來代表中國外,更要求中華民國更改會名,並且不得使用中華民國國旗與國歌。同時也確立其代表隊需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賽。
同一年,中國奧委會在北京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中國奧委會主席鐘師統宣佈,中國將派體育代表團參加1980年利勒哈默爾冬季奧運會和1980年莫斯科夏季奧運會,也宣告在20多年後,中國正式重返奧運。
不過,1980年,中國響應美國抵制蘇聯出兵攻打阿富汗,而未派隊參加莫斯科奧運。當年,台灣也沒有派隊參賽。
因此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成為台灣首次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賽,也是兩岸首次以「中國」和「中華台北」模式參加奧運會,並持續至今。
2018年,台灣曾舉辦公投決議是否要以「台灣」名義,參加國際賽事及2020年東京奧運,最後以近5成5民眾不同意遭到否決。
巴西裡約奧運會開幕在即,有報導稱,屆時開幕式將創下多項歷史之最。德國之聲帶您一起回顧奧運史上、包括北京奧運會在內的意義重大的開幕式。
圖片來源: Reuters古代奧運會自公元前776年起開始舉行,直至公元393年羅馬皇帝提奧多西一世以「異教」為由廢止。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於1896年 4月6日到15日在雅典舉行,它由法國學者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 initiated)發起組織。當時,希臘國王喬治一世宣佈大會開幕。首次奏響的奧林匹克會是由希臘作曲家薩馬拉斯(Spyridon Samaras)作曲、詩人帕拉馬斯(Kostis Palamas)填詞。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一戰結束後兩年不到,奧運會在比利時安特衛普舉行。1913年設計的奧林匹克「五環旗」首次亮相,藍、黃、黑、綠、紅五環加上旗幟的底色白色代表了當時世界上所有國家國旗的顏色。當時也是首次在開幕式中加入運動員宣誓儀式,以保證公平公正的比賽秩序。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1928年,阿姆斯特丹夏季奧運會開幕式上,運動員入場的順序沿用至今:由希臘率先,東道主殿後,其他各國按東道國文字為序排列。另外,奧林匹克聖火發軔於本屆奧運會,並從此成為歷屆奧運會的重要內容。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Central Press從1936年起,現代奧運會開始進行聖火傳遞,火種直接采自雅典奧林匹亞的古代奧運會聖殿。體育史學家萊默爾(Manfred Lämmer)介紹,這個主意並不是傳言所說的那樣由希特勒想到,而是來自猶太考古學家席夫(Alfred Schiff)。約3000名運動員參與了聖火傳遞,最終由德國田徑運動員希爾根(Fritz Schilgen)在柏林體育場內點燃聖火。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在本屆奧運會上,最後在體育場內點燃奧林匹克火焰的是19歲的大學學生阪井義則,他的生日和美國在廣島投擲原子彈是同一天——1945年8月6日。主辦單位這樣的安排象徵「世界和平」,為世人留下了一個難忘的時刻。1964年的奧運會是首屆在亞洲舉辦的奧運會。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奧運會多少都會沾上一些政治色彩。在莫斯科的開幕式上,圖中的英國奧委會秘書長帕爾默(Dick Palmer)獨自一人高舉奧運會會旗進場,以示抗議。為了抗議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等國發起抵制莫斯科奧運會,使得最終只有80個國家參加,是自1956年以來最少國家參加的一屆奧運會。中國奧委會當時也響應號召,表示不參加莫斯科奧運會。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為舉辦奧運會,北京不遺餘力,據稱,光是開幕式就耗資一億美元(倫敦開幕式花費僅4千萬美元)。開幕式上,2008名鼓手一邊擊缶,一邊吟詩。震天的鼓聲加上整齊劃一的表演是3個小時開幕式的亮點之一,整個開幕式共動用了14000名演員。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P. Ugarte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兩次宣佈夏季奧運會開幕的國家元首。開幕式表演中,英國特工007邦德的新使命是帶領女王從白金漢宮搭乘直升機,並使用英國國旗圖案的降落傘空降「倫敦碗」,當然,實際跳傘的是女王的替身。在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上,伊莉莎白女王首次以加拿大女王的身份宣佈了第21屆奧運會的開幕。
圖片來源: Reuters (綜合報導)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