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七條底線」控制網路

2013年8月15日

作為最近管控網路的手段之一,網管部門組織微博名人「達成共識」,提出「七條底線」,既遭到憲法學者的批評,也受到《環球時報》的質疑。

A man smokes while using a computer at an Internet cafe in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in this December 30, 2010 file photo. As China prepares for a generational power shift in the next two weeks, a similar shift is happening online that is testing the limits and displaying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legions of state-directed censors. Since its launch three years ago, Weibo, China's version of Twitter, has become the country's water cooler, a place where nearly 300 million Internet users opine on everything from Korean soap operas to China's latest political intrigue. REUTERS/Stringer/Files (CHINA - Tags: POLITICS SCIENCE TECHNOLOGY) CHINA OUT. NO COMMERCIAL OR EDITORIAL SALES IN CHINA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環球時報》8月14日發表評論《國家認同是大V責任感的基礎》,提出"中國需要建立自己的'政治正確',這種'政治正確'第一條底線就是國家認同,包括對共產黨領導權的認同,違反'政治正確'就將失去話語權"。

這篇評論談論的是上周六(8月10日)在北京舉辦的"網路名人社會責任論壇"。這個論壇由中國國家網路信息辦主任魯煒主持,邀請了潘石屹、薛蠻子等十幾位網路微博名人參加,並將作為中央電視台的一期節目於8月18日播出。人民網發布了該論壇的通稿《網路名人共識共守"七條底線"》,各新聞網站及傳統媒體都被要求在顯著位置刊發。

據該通稿報導,"大家一致認為,網路名人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傳播正能量。達成共識,共守'七條底線':一是法律法規底線;二是社會主義制度底線;三是國家利益底線;四是公民合法權益底線;五是社會公共秩序底線;六是道德風尚底線;七是訊息真實性底線"。人民網配發評論《眾聲喧嘩,網路大V更應承擔責任》,指出"有些網路大V的粉絲量高達一千多萬,甚至兩三千萬,他們在微博上揮斥方遒,呼風喚雨,更應該謹言慎行"。隨後人民網又刊發了現場側記《網路名人如何才能傳遞正能量?》,記錄了論壇更詳細的內容。《中國青年報》、《新京報》也都刊發了觀點類似的評論。

8月14日,首都網路协會向全行業、廣大網民發出倡議,要求網路行業、網路名人、廣大普通網民,都要堅守"七條底線",積極傳播正能量,網聚"中國夢","引導全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並"將網路打造成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陣地"。

"七條底線"被認為是近期加強輿論管控中的一環圖片來源: fotolia/mezzotint

言論自由的底線?

"七條底線"被認為是近期加強輿論管控中的一環,遭到網民的冷嘲熱諷。網民"難得浮生一夢"說,"別這麼說一套做一套,要求不高,請央視、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做到'七條底線'之一'不說假話',能做到嗎?" 資深媒體人黃良天指出,"這'七條底線'違反了一個最基本的底線,即中國憲法的底線。復興的基本是給民眾幸福,幸福的基本因素是讓大家能夠暢所欲言的說話,自由的生活"。

憲法學者、華東政法大學教授童之偉說,"在我們搞法學的人看來,這等於什麼都說了,又什麼都沒說:啥叫底線,是不能批評還是不能怎麼地?啥叫社會主義制度,是整個制度還是具體制度?啥叫國家利益,誰定義?大家還是致力於推動實施憲法言論出版自由保障條款,要求刪帖銷號有法律可依吧。"

對於這一來自政府"淨化網路"的要求,與會的網路名人採取了謹慎的配合態度。儘管與他們平時的言論並不一致,但沒有人對這"七條共識"提出異議。同時,他們盡可能委婉地表達了抱怨。潘石屹在微博上說,"讓大V、網路名人去教化民眾,提高民眾的道德水準,這不靠譜"。他還說,"'七個底線'中敏感詞太多,發了一天也發不出去","魯七條對普通民眾容易,對貪官污吏太難了"。

淨化空氣無能,淨化網路賣力?(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環球時報》對大V們的貢獻並不買賬,其評論指出,"在國家認同這一點上,與會的很多'大V'們都讓人感到靠不住","現在網路、微博上之所以出現大量不負責任的言論,出現一些抹黑新中國的開國領袖、中共歷史等言論,在突發事件出現時會有大量謠言肆意泛濫,根本原因就在於許多缺乏基本國家認同的人成了'大V',掌握了巨大的話語權。"

作者:張平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