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公共事件與網路民意

2011年1月6日

繼"我爸是李剛"之後,近日,網路紛紛轉載一個名為"我家是國安局的"影片,再次引起網民熱議。學者認為,中國網路成為明確顯示官民對立的唯一空間。網路民意在公共事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網路民意被審查、甚至被操縱圖片來源: AP

網路空間凸顯官民對立

這段影片在網上又被稱為"北京版李剛門",影片顯示,北京一家百貨商場門外,一名男子因停車糾紛毆打保安,並大喊"我家是國家安全局的"。

清華大學政治學者吳強評論說,類似的事件顯示出一種普遍性:"只要稍微有一點權勢的人,都習慣於自我認同是有權階層,而且有權力對任何不是處於他這個階層的人表達一種蔑視。而這麼多案件中,網民所代表的公眾在道德上的憤怒、正義、圍觀、抗議,所指向的正是這麼一種階級。換句話說,這麼多案件,都表明網民對這種被蔑視的反抗。"

吳強說,將這種對立呈現出來,這恰恰是網路的力量。這是在其它空間所不能實現的。

"李剛門"判決並不意味著網路无效

在"李剛門"中也是如此,《中國經濟時報》首席記者王克勤在新浪微博上披露河北官方試圖壓制此事的內幕,引起網民極大關注。不過,事件最終以46萬元賠償和三年徒刑、緩期執行的司法判決告終。這是否顯示網路的無效、無用呢?

獨立媒體人北風不這麼認為。他說,如果沒有網路,可能連緩刑也沒有。"因為中國司法沒有一個相對可以衡量的標準,所以很難知道網路介入之後給事件起到了什麼影響。"

北風認為,網路在"李剛門"中發揮重要作用。"這個顯而易見,起碼有人,--就是李剛啦,在中央電視台痛哭流涕,起碼這種姿態他要做出來。當然最後我們也看到,新聞披露的,有關部門用了很大的資源把這個事情壓制了下去,但是他每一次壓制的過程也是付出成本的過程吧。所以我說,這種網路的關注肯定是起到了它的作用。對肇事者的刑期本身是否造成了實質的影響,沒有客觀參考的話,我們就很難做出評判。"

最近,浙江樂清村長錢雲會事件也在網上迅速傳播。清華大學學者吳強指出,由於案情的撲朔迷離,以及公民調查團引起的一些爭議,網路民意現今也眾說紛紜。他表示,網路存在傳統的被審查,也可能存在被操縱,被刻意地引導,而這也是考驗網路公民社會能否成長的機會。

作者:苗子

責編:洪沙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