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公共圖書館撤書挨批 特首:借書須符香港利益

2023年5月16日

香港公共圖書館近期大量下架六四相關館藏,連「明顯未涉及國安問題」的作品亦無倖免,遭學者批做法「過火」。16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卻說,人們仍可從私營書店取得這些書,「如果他們想買,就買得到」。

港媒報導,香港公共圖書館網站已無法搜索到至少4名香港知名政治學者的著作。
港媒報導,香港公共圖書館網站已無法搜索到至少4名香港知名政治學者的著作。圖片來源: Isaac Lawrence/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多家港媒近日報導,香港公共圖書館將大批涉及政治議題的書籍下架,其中包括偏重學術、屬於歷史文獻類的作品;部分政治或爭議人物所著作的作品,如回憶錄、遊記、言情小說等,即便內容本身並不敏感,亦遭抽出。

「任何一個在香港愛書之人,都會問為何。」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座副教授、港府檔案處前處長朱福強告訴香港《明報》。該報週二(5月16日)報導,朱福強認為,各國都會對書籍上架有所限制,但香港政府現時不論內容、把個別作者有作品全下架,是「過了少少火位」。

朱福強補充,每個地方均有其法例,他並不反對禁止部分書籍在圖書館架上公開借閱,但認為當局應清晰交代準則,例如個別書籍因什麼法例條文下架、如何處理下架書刊等,「下了架是否代表要消滅它?政府是否都要解一解釋?」

香港《明報》週一(15日)發佈調查報導稱,自2020年底以來,至少有195項涉及政治題材或人物的錄像作品和書籍遭下架。錄像作品多涉及「文革、革命、民主、六四」等關鍵字,而書籍大多是泛民主派人士的作品;此外,在《明報》13日宣佈停刊政治漫畫家尊子的專欄之後,隨即發現香港公共圖書館也迅速將尊子的著作全數下架。

對於外界批評,香港特首李家超16日向媒體公開表示:「這些(遭下架的)書,人們可以在私營書店購買。如果他們想買,就買得到。」然而,他強調公共圖書館需要「確保沒有違反香港的任何法律」,其中包括版權條例,以及傳播「不符合香港利益的訊息」。

香港特首李家超16日在出席行政會議前回答媒體提問,強調公共圖書館供借閱書籍要符合香港利益。圖片來源: Selim Chtayti/REUTERS

15日,負責管理公共圖書的香港康文署也回應道,官方本就會「不時檢視及註銷不符合館藏發展的書籍」;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或香港法律的書,都會立即下架以作檢視。

針對下架準則未明的說法,香港保安局長鄧炳強也僅稱「康文署有自己的政策」,並表示香港的言論自由受《基本法》和國安法保障,但當局若懷疑某書籍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警方會視個別情況展開調查。

現代版焚書?

在《明報》揭露書籍下架的消息之後,多家媒體亦跟進報導。《香港01》16日指出,公共圖書館網站已搜尋不到香港政治學者馬嶽、沈旭暉、許寶強、方志恆等人的作品;DW同日下午2時嘗試搜尋,頁面僅顯示「沒有符合的檢索結果」。

《自由亞洲電台》也比對了香港在2009年公佈的「六四事件」館藏清單,發現逾百本書籍已被下架,只剩下3本英文書,包含英國華裔作家馬健的《北京植物人》(Beijing coma)。

16日,《明報》發表一篇社論指出,一些香港元老級政治人物的回憶錄及著作,包括已故前支聯會主席司徒華的《大江東去》亦遭下架。儘管圖書館職員表示,書架上不見《大江東去》,是因為「國安法相關書籍正在檢視中,暫時未能外借」。

社論寫道,《大江東去》一書,看不到任何涉及分裂國家、顛覆政府或煽動危害國安的元素,倘若當局僅因為作者的政治背景,就「有殺錯無放過」,將明顯沒有涉及國安問題的書籍也一律下架檢視,「實屬反應過度,全無必要」。一名網友則在文章評論處留言:「又一次現代版焚書。」

2022年7月,由香港出版商「山道文化」負責人楊子駿籌辦的「香港人書展」,在開幕前夕因被中止租約而被迫取消。圖片來源: Phoebe Kong

學者:影響香港聲譽

其他內容相對軟性卻也遭下架的作品,包括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鄺俊宇的言情小說《有一種幸福叫守護》、資深傳媒人區家麟的2本遊記《潮池》與《他他巴》、以及前立法會議員兼資深律師吳靄儀對金庸武俠小說的相關評論。

15日,區家麟在臉書寫道,他並不驚訝其遊記在公共圖書館「消失了」;對於「一個缺乏制衡的政府,你能有什麼期望」。

區家麟說,這2本遭下架的書籍出版於10多年前,「內容純粹關於旅行見聞」,其中最「政治化」的部分,也許是《他他巴》中提及關於「全球貧窮懸殊」或「津巴布韋民主倒退」;至於《潮池》,則是談闖蕩、遊歷、讀書。

他在貼文寫道:「為何容不下?什麼準則?不言而喻,不告自知,亦不需理喻。什麼時候舉行焚書儀式或堆填大典,記住通知大家,你們豎立人類文明新台階,歷史會記錄你們的功績,全世界都會說好香港故事。」

《南華早報》15日報導,著作也遭下架的香港政治學者馬嶽表示,繼續撤書將會影響香港的聲譽,「在過去幾十年裡,香港一直以自由獲取訊息聞名。當局目前的舉動,是否與他們自己所說『講好香港故事』的目標牴觸?」

自2020年《香港國安法》通過以來,內容審查日益收緊。香港審計署今年4月發表有關圖書館管理的報告,要求康文署加強檢視圖書館資料。2021年起,康文署開始執行檢視,審核顯然不利國家安全的書籍,將從館藏中移除。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周保松15日亦在臉書上發文,引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指出,「藏書與服務均不應受任何形式的思想、政治或宗教審查,也不應受商業的壓力」。

他批評道:「你們是否知道,你們正在一手摧毀香港公共圖書館辛苦建立的數十年基業,並令香港人,尤其年輕一代,從此無書可讀,無史可鑑」?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