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公知打破沉默:北大教授呼籲中共"淡出歷史舞台"

葉宣(綜合報導)
2019年1月7日

北京大學教授鄭也夫近日撰文,談中國政治改革困境,呼籲中共體面淡出歷史舞台,在中文網路上引發關注和討論。以"大膽"言論走入新年的中國學者不止鄭也夫一人,"公知"們要打破沉默了嗎?

China Nationaler Volkskongress 2016 in Peking
能做出的唯一可望載入史冊的大事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

(德國之聲中文網)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鄭也夫一篇題為"政改難產之因"的文章在網路發表後,引起熱烈討論。文章以體制內學者極罕見的直率呼籲"今後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所能做出的唯一可望載入史冊的大事情,就是引領這個黨體面地淡出歷史舞台。"

作者認為,"在其執政的70年歷史中,這個黨給中國人民帶來太多的災難。而演化到今日,其權力的結構和生態決定了它已經不能為中國社會輸送優秀的各級領導者,它幾乎完全喪失了自我糾錯的機制。"

文章中說,一件"符合中國廣大人民和執政黨的共同利益的事情,就是共產黨和平地,即以避免暴力的、最少社會動蕩的方式淡出歷史舞台"。但他也強調,"結束專制符合中國廣大人民的利益。但是流血和動蕩不符合中國人民的利益。和平的大轉型,符合共產黨的利益,因為那是唯一的體面退出的路徑"。

鄭也夫設想的"退出"路徑是,給不同政治派別一個對話的平台,"搞真正的政治協商"。但在他看來,"要讓這個統治中國社會70年的政黨親手結束一黨專政,要有一段不短的過渡期。過渡期只能由共產黨來看守社會秩序。……不然就難有非暴力的轉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Y. Dawei

他還稱,中共作自己的掘墓人,"依賴於共產黨的一位明智的領袖"。而目前的"難處不在於黨外有反對派,恰怡在於沒有反對派的存在。而沒有反對派又是它自己造成的。沒有打壓不下去的反對派,他幾乎就沒有選擇這條道路的理由"。

"我們慣壞了統治者"

文章發表後,在海外華文媒體中被廣泛轉載,引來不少人喝彩。有網友表示"社會需要這樣的聲音",有人稱讚這才是"真正的北大精神和愛國";還有人指出作者敢言的目的,如他自己所說"'為了讓自己還看得起自己',不光是罵自己,也是罵那些他再也看不起的學界同袍們。"

文章還寫道:"有什麼樣的統治者,就有什麼樣的被統治者;有什麼樣的被統治者,就有什麼樣的統治者。二者相互塑造,惡性循環是雙方造就的。我們覺得統治者的責任更大,但他的任性是因為我們一直逆來順受,我們慣壞了他。"

而走出惡性循環的出路,在於執政者和民間社會"兩股力量的良性互動"。作者說:"如果我們不發出聲音,不施加壓力,我們就不該、就不配看到專制政體的終結。

社會呼喚北大精神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G. Hui/Imaginechina

有評論認為,作為體制內學者,能有如此大膽的言論,實屬難得。但也有聲音指出,鄭也夫的主張寄希望於中共出現"明智的領袖",仍是痴人說夢。

在沉默中爆發?

2018、2019年新舊交替之際,不止一位知識分子發出針對中國當前政治路線和經濟政策的尖銳批評。

12月底,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農業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給人大校友、企業家們作了一次以"四十年未有之大變局"為題的經濟演講。向松祚在演講中指出,中國在2018年在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戰及民企受重創3方面,作出了嚴重誤判。

他在演講中對中國官方的GDP數據提出質疑。據向松祚透露,2018年中國經濟的成長,有兩種測算,一種測算是到目前為止1.67%,另外一種測算顯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是負(值)的。他還指出中美的貿易戰不是經濟問題,是價值觀的問題。這一說法被廣泛解讀為價值觀的問題就是體制問題。

演講內容、包括影片在網上流傳後引起關注,有人稱這是體制內"反習近平勢力"公開發聲。但第二天,相關影片在中國網路已被刪除。

此外在社交網路流傳的還有一份"中國百位公共知識分子發表"改革開放"40年感言"。其中收錄了據稱是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北師大教授張曙光、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展江、北京清華大學教授許章潤、歷史學者章立凡等人對改革開放的"一句話式"感言。被摘引的有"改革已死,憲政當立"、"四十年改革成就是 "中國模式" 鬆動的結果,如果反而以改革成就證明 "中國模式" 的成功,是錯誤而可悲的";"改革並不難。不想改革,才是真正的困難"等等。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