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六四事件為何讓沒有親歷的人也感同身受?

2022年6月3日

旅居澳洲的中國漫畫藝術家巴丟草在1989年六四慘案發生時只有2歲,在上大學前根本不瞭解這一歷史性事件。美國漢學家林培瑞當年則在北京,體驗到了獨特的氣氛。如今,他們都不斷地呼籲大家關注六四。

「坦克男」已經成為了六四事件的標誌性畫面
「坦克男」已經成為了六四事件的標誌性畫面 圖片來源: Jeff Widener/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那天晚上我還外出看了看,感覺氣氛有些特別,但真的完全沒想到他們會開槍屠殺。"美國加州大學的知名漢學家林培瑞(Perry Link)對德國之聲記者說道。六四事件發生時,他是美國科學院駐北京交流辦公室的主任,居住在北京西北部的友誼賓館,緊鄰著中國人民大學。"其實我並沒有親眼看到屠殺的發生,但是在第二天的早上,我在人民大學的廣播站那裡,聽到了許多學生、工人在驚魂未定、咬牙切齒地講自己的所見,我也看到了許多人的自行車後座上都有沾有血跡的衣服。"

林培瑞說,當時四十來歲的他除了震驚,並沒有什麼很特別的感觸,至多就是有一絲"人類最為基礎的感同身受和相互理解",這點和那天早上同在廣播站的"賣菜農民、非洲留學生沒有什麼不同"。

旅居澳洲的中國漫畫藝術家巴丟草 (2019資料圖) 圖片來源: Asanka Ratnayake/Getty Images

近年來在推特等社群網站平台上頻頻發布諷刺中國政治漫畫的藝術家巴丟草(藝名),在六四事件發生時只有2歲。他首次聽說六四事件,要等到將近20年後在上海華東政法大學念書時。"當時我的寢室室友下載盜版電影,大家一起觀看,很意外地發現下載包裡附帶了一部名為《天安門 - 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的PBS紀錄片。當時幾個人一起在寢室裡看完了這部3小時的紀錄片,沒有一個人中途走開。我們當時很疑惑:為什麼就沒聽人提起過這個事件?"

在看了這部令他"大開眼界"的紀錄片之後,巴丟草和他的一位室友開始對"翻牆上網"產生了興趣。他對德國之聲介紹說,當時他"不自覺地把自己代入到89年大學生的處境中,感覺當年的大學生是如此轟轟烈烈地參與劃時代的運動,自己卻如此平庸。"

巴丟草後來翻閱了大量六四相關史料,還在移民澳洲后接觸到了一些六四事件親歷者,因此逐漸意識到,這場在中國歷史中非常罕見的抗爭性民主運動應該成為所有中國人的集體記憶。"而且,它也應該成為全世界的集體記憶,因為六四在冷戰鐵幕摧毀中其實也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在布拉格的一個冷戰展覽中,也看到捷克人民明確提到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劇變過程中,民眾也受到了89年北京人民的鼓舞。"

美國漢學家林培瑞圖片來源: DW/P. Kong

誰在遺忘六四?

巴丟草能在鎮壓發生將近20年後瞭解這起事件,已經勝出了許多同齡人。由於中共當局對於訊息的嚴格管控,年輕一代中國人對六四事件的瞭解已經越來越少、越來越淺薄。美國漢學家林培瑞也不無擔憂地意識到了這一點。"已經有許多人根本不知道六四。我在加州大學的文學課,幾年前有一個很聰明的中國學生,分析魯迅等作家的作品非常精道。但是有一天,他非常誠懇地來問我:六四事件,到底是學生殺害的士兵多,還是士兵殺害的學生多?我就感慨,他怎麼會問出如此天真的問題?"

林培瑞指出,在六四之後,整個中國社會都呈現出了一種政治冷感,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政府管控訊息造成了許多人的無知,但是,"槍打出頭鳥"所造成的恐懼氛圍,也是許多人刻意避談、甚至刻意遺忘六四的重要原因。

巴丟草也證實了這一點。他當年的大學同學,在瞭解到六四事件之後,隨後的反應也並不都像他一樣。"這個真的是因人而異的。……我的同學裡有些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還有些畢業入職了國保部門。"

在漢學家林培瑞眼中,六四事件造成了中共理想主義信念的徹底破滅。"90年代後,高官都在忙著撈錢,中下層也在忙著搞錢,大家似乎都放棄了打造更好的社會這一理想,剩下的價值觀只有自私自利,最多再加上一些空洞的民族主義。"

巴丟草則向德國之聲表達了更多的擔憂:"這不僅僅是刻意遺忘的問題。現在出現了一些並不否認六四事件的'小粉紅',他們開始用一種新的敘事方式去合理化六四鎮壓,認為學潮是因為西方陰謀煽動以顛覆中共政權,認為西方是想破壞中國改革開放,而共產黨鎮壓則是捍衛了改革開放,從而確保了中國人能夠富裕起來。這種篡改敘事,其實比打壓和遺忘更有市場。它也暗合了中國的外交轉向:從韜光養晦轉向戰狼,轉守為攻,篡改歷史敘事,這是我非常擔心的。"

不過,漢學家林培瑞卻堅持認為,歷史無法被輕易篡改。"六四的受害者家屬不會遺忘,其實中共高層自己也不會遺忘,否則他們就不會日復一日地對網上的相關訊息嚴防死守。他們最清楚,記憶是不可能完全抹殺的。"

紀念六四 不應拘泥於6月4日

林培瑞相信,中國人的文化基因中,總是在追尋一種代表正義的共同價值觀,六四事件造成的理想空虛,遲早會被填補。"這是深層的東西,共產黨只能壓制、無法毀滅。這也是我對中國政治保持長遠樂觀的原因。中國歷史上也有許多很厲害的暴政,比如毛澤東推崇的秦始皇,還有隋煬帝,可是中國的人文傳統卻依然留存到了今天。當然,77歲的我不一定能再看到80年代那般充滿理想的中國社會了。"

旅澳青年藝術家巴丟草則在以自己的方式來呼籲大家不要忘記六四。他經常創作六四事件題材的漫畫作品,還在探索是否能以主題網路游戲的方式來向年輕一代華人傳遞相關訊息。"我還在努力推動'坦克男'等六四相關標誌成為推特等社群網站上的emoji通用表情包,當然現在還有不小的阻礙,但願能夠在六四事件35周年時能夠做成這件事情。"

巴丟草特別強調,表情包這樣的形式,可以突破既有的紀念六四的模式,也不必拘泥於6月4日這個時間點。"其實六四事件和其他至今沒能被昭雪的類似事件沒有什麼不同,我們也應該紀念其他事件的受害者。我們不應該盲目地把六四事件拔高為'中國民主搖籃',而是應該從最基本的人性層面去牢記:那麼多人死去,卻至今沒能被昭雪。"

中國流亡詩人廖亦武:我的憤怒仍然是很年輕的

03:0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