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冰川中的納粹軍

2013年5月11日

德國納粹1938-1939年的南極考察本是個失敗的行動,不過事後圍繞這次考察的猜疑四起, 給後人留下各種謎團。

Ein riesiger Eisberg in der Antarktis, im Vordergrund Packeis, aufgenommen im Oktober 1995.
Antarktis Ewiges Eis Eisschollen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圍繞第三帝國的終結,民間流傳的各種版本不一。部分納粹在戰後被發放到南極,卻是有據可查。在芬蘭導演沃倫索拉(Timo Vuorensola)2012年的賣座科幻電影"鋼鐵天空"中,一個位於南極的納粹太空基地將其兵團送上月球,準備在未來反攻地球。另有傳說二戰後,領袖和他的精英部隊秘密逃往南極,建立起"新施瓦本"和 "新貝希特斯加登"新基地。

事實上,名為新施瓦本的地區在南極洲東海岸確實存在,而"新鷹巢"新貝希特斯加登則純粹是捕風捉影。儘管如此,這種傳說很多時候頗受歡迎。

"帝國的秘密行動"

"冰川納粹"的故事始於20世紀30年代。當時幾乎沒有任何資源的德國政府官員在絕望中打起了鯨脂的主意。因為鯨脂很貴,只能用外匯從挪威購買,另外生產人造奶油、醬料和肥皂都需要鯨脂,納粹空軍元帥赫爾曼‧戈林(Hermann Göring)因而尤其重視這個"肥差":作為"四年計劃"的負責人,他必須使德國實現經濟獨立,為戰爭做好準備。出於這個原因,第三帝國建立了自己的捕鯨船隊,擴大了自己的狩獵區。

南極的鯨魚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OKAPIA KG

探險號"施瓦本"在1938年12月17日啟程,與兩架飛行船一起開始考察。考察目的地分別是東經20度和西經20度的南極地帶。考察的官方名稱是"第三德國南極考察",不過私下裡,戈林的"施瓦本號"還帶著另外一個任務: "帝國的秘密行動"--"插國旗宣示主權,為未來第三帝國佔領該地鏟平道路",保護帝國的捕鯨行動。另外,"遠征"還應探明,德國軍艦和潛艇在這裡是否可以得到水和食物方面的供給。

納粹在南極

1939年1月19日,隊長裡徹(Alfred Ritscher)率"施瓦本號"到達目的地,卻發現為時已晚。挪威早就在德國前在此地宣示主權。一身戎裝的考察隊員非常失望,他們拿出南極洲地圖,用納粹十字勳章劃出一個區域--表示將是第三帝國的領土,這也就是今天的新施瓦本。而南極其他地區則得以倖免。

在科學層面上,考察其實是成功的。考察隊隊員在南極內陸發現一塊氣候相對溫和的湖區,此地以飛行船船長之名,被命名為"席爾馬赫綠洲"(Schirrmacher-Seenplatte)。而考察隊另外發現的近3000米的南極高峰,也以考察的另一位組織者沃爾塔特(Helmut Wohlthat)之名命名為"沃爾塔特-茨維瑟爾山"。

"施瓦本號"的船員在鯨魚研究方面也有進展。但二戰開始,這些努力都付之東流。隨著戰爭的爆發,不可能再進行南極探險,所有的資源都必須用於戰爭。

到冰川裡避難?

"施瓦本號"回到德國後,並未引起人們多大的關注。然而二戰後,圍繞著納粹南極神秘探險的謠言四起。傳說納粹在南極建立了"新鷹巢"貝希特斯加登式的軍事堡壘,領袖的心腹馬丁‧鮑曼(Martin Bormann)逃到這裡,埃娃‧布勞恩(Eva Braun)以及希特勒本人的遺體,都在戰敗後安置到這裡。甚至有傳英國和美國的特種部隊也一直嘗試攻擊這個納粹的最後據點,最後還使用了原子彈。然而這些都只是傳說和謠言。

可以確定的歷史真相是:南極洲的鯨魚們在納粹瘋狂屠殺中倖免於難。

作者:Marc von Lüpke 編譯:萬方

編譯:謝菲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