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冰期後首訪中國的德國部長嘉布瑞爾行前專訪

採訪記者:Jens Thurau2008年1月28日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總理府接見達賴喇嘛後中德關係蒙上的冰霜在氣候溫和的一月終於融化。兩國外長上周在柏林舉行會晤後,中方表示,歡迎德國政治家訪華。德國聯邦環境部長嘉布瑞爾本周四將前往中國訪問。行程開始前,嘉布瑞爾接受了德國之聲記者的採訪。他讚揚外長對德中關係作出的貢獻。他還認為,由於環境問題,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實際上是零。

嘉布瑞爾部長即將出發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嘉布瑞爾先生,您將飛往中國訪問。自從德國總理梅克爾在總理府接見了達賴喇嘛之後,兩國政府在外交上出現了嚴峻的問題。目前,包括德國外長在內的雙方均表示,冰封期已經結束。這對您此次訪華有怎樣的影響?

嘉布瑞爾:這是我此次訪華能夠得以實現的前提。為撫平中德關係中的風浪,施泰因邁爾外長付出了許多努力。中德兩國在環保領域的合作已經開展了多年,非常穩固。中國政府和人民對德國的環保技術抱有日益增大的興趣。恢復雙邊關係正常化因此大有裨益。這並不是我第一次訪華。作為社民黨人,我曾經多年負責與中國領導層、包括較年輕的領導人保持聯繫。這也有助於我此次訪華行程的開展。

德國之聲:中國的經濟增長十分迅猛。各個領域都需要能源,包括化石能源、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您本次訪華的中心內容也是:如何使德國經濟和出口從中獲利。為此,您將攜帶大型的代表團。德國經濟在中國的環保領域有怎樣的前景呢?

嘉布瑞爾:中國目前面臨的現狀是,中國環保部門和共產黨將會意識到,經濟增長率其實是零。因為據估算,為治理環境污染,中國每年需要支付國民生產總值的10%。而國民經濟的增長率恰好也是10%。北京方面表示,在奧運會舉行前兩三個月將暫停周邊工廠生產,以保證空氣品質。在我們看來,這是個瘋狂的主意。但事實的確如此。這是一個通過陳舊技術創造經濟奇跡的國家。我們本次帶領一個相對大規模的企業家代表團訪華,因為德國擁有可再生能源、廢水、垃圾處理等多方面的環保技術。這將為德國經濟開闢新的市場,創造新的就業崗位,與此同時,也會通過我們的技術改善中國人民的生活品質。

德國之聲:中國已經擁有了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設備。但是,尤其在能源效率和節能方面,還有很大改善空間。您此行的重點是什麼呢?

嘉布瑞爾:我們提到了很多技術問題。但其實這些也都是資金問題。在這些國家,儘管經濟增長並不罕見,但德國中小企業進入他們的市場卻很困難。德國聯邦政府希望為此創造條件。我將同這些企業家親自交談,傾聽他們的所需。我們還需要同中國建立互信。除美國之外,中國和印度都是氣候保護的重要國家。我此行也希望瞭解,中國領導層如何看待氣候保護的問題,他們對德國有怎樣的期待,我們又應提出哪些要求。所以,此行並不是純粹的企業出訪,而是具有政治意義。

德國之聲:您前往中國前不久,歐盟再次明確表示,將在2020年以前實現減排20%甚至30%這樣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在與中國、印度等國就此討論時,他們也提出,西方工業國應當走在前列。您認為,中國瞭解歐洲作出的相關努力嗎?

嘉布瑞爾:是的,在峇里島氣候大會上就已經有所瞭解。作為環境部長,我再說一句:我們知道,無論在中國、印度還是其他國家,許多領域都有很強的競爭力,可以同歐洲工業一爭高低。因此在歐洲,一方面我們要實現氣候保護的目標,另一方面不能對企業施壓過度,以至於他們別無他法、只能一走了之,轉移到其他國家。這樣,我們一方面等於把污染出口到了別的國家去,另一方面損失了就業崗位。那麼,如何分配減排任務?如何扶助工業?這是一場辯論。我此次去中國也將爭取獲得中方的理解,否則,許多德國企業將無法同中國同等實力的企業競爭。

德國之聲:許多發展中國家表示,發達國家應當以低廉的價格或者盡可能免費提供環保技術。可這不應當適用於中國,因為中國有巨額的外匯儲備。

嘉布瑞爾:這種說法既不完全對,也不完全錯。德國經常討論:發展援助資金是否是浪費金錢。其實,只有其他國家經濟發展了,作為出口冠軍的德國才能銷售出我們的機械、電子、化工和環保技術。因此,中國一步步的向好的方向發展,符合我們的利益。更何況幫助他人也是人道主義的基本精神。此外,我本次訪問,並不是要向中國人解釋世界是什麼樣的。而是想聽聽他們的想法,看看他們的做法。這是一次獲取訊息的訪問。

德國之聲:您此行是否會有實際的成果?是否會簽署合作協定?

嘉布瑞爾:是的。我們將在可再生能源和環保技術領域簽署協定。我們將與中國發改委共同合作。希望能取得成功。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