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歷史

《凡爾賽條約》百年:不穩固的和平

Marcel Fürstenau
2019年6月28日

1918年11月戰火即已停息,但7個月後第一次世界大戰才正式告終。由於認為和平條約不公平,德國只是有保留地在協定上簽了字。

Frankreich Geschichte Weltkrieg Friedensvertrag von Versailles
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 - histopics

(德國之聲中文網)謝德曼(Philipp Scheidemann)關於條件不應過分苛刻的願望未能滿足。這位由革命產生的德意志帝國總理認為,在巴黎和會上達成的停戰協議不能接受。1918年11月9日在柏林宣佈了共和國誕生的謝德曼由此集中表達了德國國內的普遍情緒。事實證明,這一和平協定使新生的德國民主制政體舉步維艱。

根據該條約,德意志帝國必須繳納巨額賠款、失去在亞、非、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將13%的領土割讓給他國。其中,阿爾薩斯-洛林割讓給法國、西普魯士的大部分地區割讓給波蘭。此外,由美英法意領導的戰勝方宣佈,德國及其協從國要對戰爭的爆發負全責,稱它們將戰爭"強加於"其對手,是"全部生命財產損失的肇因"。

1919年6月28日,和平條約在巴黎附近的凡爾賽宮簽署。此時,謝德曼總理已經下台,條約上沒有他的簽名。不過,在戰勝國發出進軍威脅的背景下,德國只能一邊表示抗議,一邊簽字。自1918年11月11日停火以來,萊茵蘭已經被佔。鑑於條件苛刻,凡爾賽條約在德國人眼中是一種"強制和平"。馬爾堡大學歷史學教授孔策(Eckart Conze)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強調,這一指責"無疑"有道理。他指出,德國人未能參與和平談判,因而,也未能參與條約的建構。

條約簽證地點:凡爾賽宮鏡廳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 Saulnier

"強制和平"條件

儘管被強加上嚴苛條件,德國仍能保持其在中歐的強大民族國家地位。另外,最初並未具體確定的賠償負擔未超越德國的償還能力及其經濟力。至1920年代底,通過後繼談判,德國得以將1921年由戰勝國確定的總共1320億馬克賠款壓縮至360億。孔策指出,鑑於世界經濟危機,1932年,賠償行動甚至完全中止,對德國而言,這至少意味著一種財政上的積極發展。

儘管如此,以其制憲大會舉行地為名的魏瑪共和國終難以為繼。民主制的敵人--君主主義者、國家社會主義者--從共和國問世的第一天起就與之為敵。在他們看來,要對和平會議的結果承擔全部責任的是民主派,而非戰敗的帝國。歷史學家孔策指出,這一顛倒黑白的觀點之所以奏效,原因就在於德國民眾幾乎全體一致拒絕《凡爾賽條約》。

希特勒完全無視和平條約

然而,並沒有一條道路直接通向1933年的納粹獨裁。對1919年的人們來說,未來並未確定。但是,右翼的共和國敵人利用了《凡爾賽條約》,"以反對民主制並最終摧毀之"。政治暗殺事件頻繁發生。最著名的罹難者就是時任外長拉特瑙(Walter Rathenau)。1922年他在柏林遭極右分子槍殺。他們認定,這名遭他們仇視的自民黨政治家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採取所謂"滿足政策"的象徵性人物。

1919年的德國:民眾幾乎全體一致拒絕《凡爾賽條約》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United Archives International

《凡爾賽條約》不能滿足實現持久和平的願望。隨著希特勒篡權,德國的克制時代終結。不顧被禁,納粹大肆擴充軍備,並與義大利和西班牙等法西斯國家結成新聯盟。英國的綏靖政策未能達到目標,美國在歐洲不再扮演積極角色。在和平條約框架內建立的"國際聯盟"也被證明過於虛弱,無力阻止再度發生全球災難。

馬克宏警告"老魔鬼"復生

孔策教授在一本書中分析了這一失敗的原因。在取名為"大幻想。1919凡爾賽及世界新秩序"的這本書中,作者指出,二戰結束後,戰勝國們試圖從1918年之後的歷史發展中汲取教訓。尤其是,1945年後,人們嘗試發展旨在阻止對抗性的國家主義和政治霸權主義的國際架構和機構。

孔策教授指出,至少在西方世界,在美國的領導下,發展出"多邊組織和一個基於規則國際體系"。他表示,在1989年柏林牆倒塌和冷戰結束後,這一秩序似乎擴展至全球,但"今天,這一秩序正面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的挑戰",一種得到民粹主義和威權主義滋養的新的國家主義和霸權主義威脅著國際秩序的穩定。法國總統馬克宏因此警告戰爭間歇期的"老魔鬼"有可能借屍還魂。孔策教授指出,"所以,'凡爾賽'重又接近了我們。"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