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分析:「台灣有事論」擦槍走火 中日衝突如何收尾?

2025年11月19日

中日關係因為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發言而迅速惡化,隨後中國政府發佈各種警告。兩國關係會否進一步惡化?如何收尾?DW採訪在東京的中日關係學者等多名專家,提出分析。

圖為今年10月APEC峰會,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慶州會面。(資料照)
有學者向DW指出,這次風波是中日兩國之間的台海問題首次檯面化。圖片來源: Japan Pool/Jiji Press/AFP

(德國之聲中文網)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在國會表示,一旦「台灣有事」,有可能對日本構成「存立危機事態」,有關發言立即在中日兩國之間產生巨大波瀾

駐日中國外交官薛劍率先發難指責,甚至揚言「斬首」,之後中國外交部加大批判力道,中國海警船也進入具有主權爭議的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周邊巡航。該效應波及民間:非營利組織主辦的中日論壇延後、中國政府開始呼籲國民不要前往日本旅遊或留學、日本駐中大使館也呼籲在華日本公民注意自身安全

台海問題正式檯面化

東京大學研究員林泉忠對DW指出,台灣問題對中國大陸而言至為敏感,這次也是中方首度就此議題向日本大動作表態。

他稱,中日過去曾有三次較大的外交衝突,「2005年當時是歷史問題(編註:包含歷史教科書爭議、參拜靖國神社爭議等),2010年跟2012年是(釣魚台)領土問題」。

對中方來講,引爆中日衝突的主要影響因素除了歷史和領土之外,第三個就是台灣問題。林泉忠認為,這次是兩國之間的台海問題首次檯面化。

日本法政大學法學部教授福田圓則向DW表示,中方這次大動作反制,目的在於「抓住日本國內圍繞高市首相發言的爭議,以牽制高市政府今後不要積極介入台灣事務」。

只是,福田也指出這次衝突有「擦槍走火」的成分。她稱,中國政府或許在高市上任後,就已經事先模擬過,也老早推演當對日本提出抗議時(包括靖國神社參拜等問題)將採取何種報復措施,都有其戰略在,但這次高市的發言以及中方的後續反應,「似乎不是事先計劃好的」。

「國際危機組織」東北亞資深分析師楊皓暐也向DW表示,高市早苗「應該有點意外」她的發言會這麼快招來中國一系列非常綿密、緊湊的反撲

他稱,過去石破茂或岸田文雄擔任首相的時期,日本針對台灣議題的發言「通常都還是採取比較模糊的戰略,而不是像高市早苗往清晰的方向去走」。中國這次反撲的力道雖然仍在可控範圍,但將導致日本未來「即便是真的有慢慢想要往戰略清晰方向移動,都會必須要考量到很多」。

中日衝突會否升級?

過去中日曾多次爆發摩擦,引發中國大陸不小規模抗議、甚至出現反日潮。這次事件是否會惡化、再次出現反日潮?林泉忠對DW直言,他認為「應該不會」。

林泉忠分析,最終「(中國)當局會比較想要壓制(民間怒氣),因為不樂見它(抗議)爆發。爆發的話,很可能矛盾最後會轉向大陸政府。因為經濟非常不好,所以(民眾)會藉這個來發洩,這是習近平政府不願意看到的」。

「我想有一個可能的解讀,其實這一波某種意義上,也是要舒緩它(中國)國內的矛盾、經濟不好所帶來的這種(狀況),這也不排除。」

目前,日本透過外交手段持續接觸中國,派出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金井正彰前往北京溝通。但林泉忠表示,最理想的溝通角色,應是常駐首相官邸的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定位類似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目前層級仍較低;日本遲早要「派出大人物」溝通,現在只是在觀察時機。

他指,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來看,中日雖然這十幾年常有摩擦,但最後都會歸於平息。「即使是2012年最嚴重的情況,到了2014年11月,中日關係也恢復了交流,因為北京不可能永遠不與鄰國交往。」

11月18日,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長金井正彰在中國會晤了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劉勁松。圖片來源: Kyodo/picture alliance

林泉忠也認為,這次高市早苗的發言,過去的首相都略有提及,包括1960年代之後的《遠東條款》中,就一直存在防衛包含台灣海峽的概念。「在沖繩與西南諸島有美軍基地,這都不是白放的,目的就是監視大陸」,過去日本首相不怎麼提及是為了避免刺激中國,但這並不代表政策不存在,高市的發言只是「將其挑明」。

「北京的意圖還是給予日本一點教訓,最終還是會收斂、恢復交流。」對於未來發展,林泉忠分析,中日關係的未來,「主導權在於北京,而不在東京」,也不會由美國等第三方調解。他判斷危機將持續到雙方自行找到「下台階」的機會,最終和緩下來。

福田指出,不可諱言日本企業前往中國投資的風險會越來越高,人員交流也會出現影響。未來日本也將會持續推進增加防衛預算,但高市政府會更加小心,避免引起中國的警惕。她表示:「這次針對高市首相的發言,日本國內要求謹慎的意見也很多,因此我認為中國的行動不會因此而進一步強化日本國內鷹派的論調。」

楊皓暐也認為,為了避免讓日本經濟還有在華日企受到進一步波及,「短期來看應該日本這邊會必須要做出一些明顯的降溫動作」,但中國的做法也會讓高市早苗「陷入兩難」,如果太輕易做出明顯的讓步,可能讓她在日本國內的長期形象受到損害。

有專家認為,中國的作法令高市「陷入兩難」,如果太輕易做出明顯的讓步,可能讓她在日本國內的長期形象受損。圖片來源: Kaname Yoneyama/The Yomiuri Shimbu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台灣政府可持續低調靜觀

在中日兩國唇槍舌戰之際,台灣總統賴清德17日表示,「中國對日本進行的複合式攻擊嚴重衝擊印太和平穩定」,呼籲國際社會持續關注,也呼籲中國應該要克制、展現「大國風範」,莫成為區域和平穩定的「麻煩製造者」。

對於這樣的發言,林泉忠認為,台灣現在不適宜在局勢上「插一腳」,而是要採取低調的方式,以免加速局勢的惡化。

法政大學教授福田圓則表示,「中國警惕的是日本支持『台灣獨立』。如果台灣政府採取戰略性行動,應採取靜觀其變的方針,來應對這次的中日問題」。她建議,中國對日台關係將會越來越警惕,台灣政府應將重點放在深化台日雙方的務實合作,才能避免進一步刺激中國。

(DW記者李宥臻對本文有貢獻)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