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立陶宛為何逆行挑戰中國?

Thomas Latschan
2021年12月13日

立陶宛不僅告別"17加1"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論壇,呼籲抵制中國製造的手機,還同意台北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一個人口不足三百萬的歐洲小國為何竟向中國叫板?

Litauen Taiwan Botschaft Eröffnung
圖片來源: Taiw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via 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 J. Jasinskio大街16b是一幢普普通通的辦公樓,今年11月底搬進一個新租客後,激烈的爭吵開始了,不是因為新租客舉止不當,而是因為掛在門上的牌子讓一些人不高興了。牌子上寫著:"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   6500公里以外的北京甚至為此非常憤怒。

在當前的世界上,台灣能以正式名稱"中華民國"登場的國家已經很少,它們都算不上經濟上的重量級國家:馬紹爾群島、瓜地馬拉、聖盧西亞以及非洲的史瓦濟蘭。中國視台灣為領土不可分割的一個省份,同台灣建立任何形式的外交關係等於向"一個中國政策"宣戰。很多以前同台北持有外交關係的國家紛紛轉向與北京建交,尤其在蔡英文總統執政以來,這一趨勢發展得很快,22個友邦中還剩下15個。

但現在,歐洲小國立陶宛卻逆潮流而行:今年11月底立陶宛允許台灣在歐洲的土地上設立外交辦事處。這是18年來首次出現的新情況。

多次向中國說不

這不是第一次立陶宛向中國發難。今年9月,立陶宛國防部長正式號召國民不要購買中國製造的手機,他建議,已經買了的,趕緊扔掉。此前一項國家級調查顯示,相關手機內安裝了隨時可以激活的審查技術。此外,立陶宛已將中國提供商排除在5G網的建設之外。還有,今年年初,立陶宛作為唯一一個國家宣佈離開中國同中、東歐國家的合作論壇即所謂的"17加1機制"。

維爾紐斯的行為無疑讓北京非常惱怒,《環球時報》發表評論,"這個國家的人口還沒有北京的朝陽區多,它就是打架的大象腳底下的一隻老鼠,甚至跳蚤。"

大象反撲

果然,台灣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後,大象立即猛烈反撲。11月底,北京宣佈兩國關係從大使級降低到代辦級,撤回長駐維爾紐斯大使,宣佈對方駐京大使為"不受歡迎的人"。緊接著,中國中斷了同立陶宛的貿易往來。環時的另一篇社論使用了這樣的標題:"懲罰立陶宛當局,要像打一隻蒼蠅一樣"。文章要求,"但要注意別髒了手,污了牆,不要碰倒、打碎桌上的鐘表或花瓶。"

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SWP)的波羅的海沿岸三國問題專家朗格(Kai-Olaf Lang)認為,中國國家媒體的腔調非常激烈,"立陶宛聽見了。"他認為,立陶宛政府覺得其台灣路線更多得到的是一種認可。"那邊人認為,我們現在不能屈服",朗格說,立陶宛也的確能做到這一點,"2020年立陶宛對中國的出口僅佔1.1%",來自中國的進口僅略高於這個比例,因此,"它不會給這個國家帶來大問題"。

但日前路透社報導,中國向一些跨國公司施壓,要求其斷絕與立陶宛的商業合作,否則將被排斥於中國市場之外。

立陶宛總統:我們不屈服圖片來源: JANIS LAIZANS/REUTERS

政策受到道德影響

同許多國家不一樣,立陶宛在奉行對華政策上不必過多考慮經濟利益,此外,還因為自身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歷史,該國尤其對共產黨領導的政府持懷疑態度。1990年,它曾是第一個宣佈脫離蘇聯的國家,從今天的眼光看,它面對強大莫斯科而奉行的政策是成功的。

朗格認為,自從獨立以來,立陶宛的政策受到很強的道德因素的引導,自由、民主和人權是它特別認同並崇尚的價值觀。

這一傾向自2020年秋天以來得到進一步加強。那時,正值白俄羅斯總統選舉過後該國出現大規模抗議浪潮,立陶宛的政府改選換屆。朗格說,很多立陶宛人從白俄羅斯想起自己以前為自由而戰的歷史,因此,新成立的自由保守派政府將"反對各類侵犯人權和民主"以及"保衛從白俄羅斯到台灣的世界自由"寫進了執政綱領。

的確,人們看到立陶宛政府正在踐行以上政策,為來自白俄羅斯的政治流亡者提供庇護,比如白俄羅斯反對派領袖季哈諾夫斯卡婭(Sviatlana Tsikhanouskaya)目前便生活在維爾紐斯。

華盛頓作靠山

從歷史上看,立陶宛同北京、莫斯科以及明斯克的關係一直處在較為緊張的狀態。它所需要的支持來自華盛頓。

朗格解釋說,安全政策是個難題,"但對此的回答不能是軟化政策、求得其樂融融,而是說,我們必須堅持到底!"朗格說,立陶宛的國家安全保險壓在了美國領導的北約上,立陶宛是其成員國。華盛頓正在因為對華政策以及針對俄羅斯的政策同歐洲國家討價還價,而此時的立陶宛表現出不愧為美國的忠實夥伴,"一方面試圖擊退俄羅斯,另一方面,向華盛頓發出訊號:遏制中國上,我們的方向是一致的!"

有了這一安全靠山,立陶宛正在發出呼籲,要求歐盟執行更強硬的對華路線。今年9月,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說,"我們要的不是17加1,而是27加1",意指歐盟27國在對華問題上必須保持一致。

立陶宛同中國的關係惡化以來,目前,似乎在歐盟層面出現了新動向。上周三(12月8日),歐盟外交代表波瑞爾( Josep Borrell )宣佈,歐盟將同任何形式的政治壓力和脅迫行為做鬥爭,如果它們是針對某一個成員國的。

這是歐盟向北京釋放出的堅定訊號。這樣看來,維爾紐斯J. Jasinskio大街 16b號的那塊門牌還會掛很長時間。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