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Analyse: was Tibet-Ereignis verändert hat

山人2008年5月10日

9-11發生後流傳著一句話:「9-11後世界再也不是那個世界了」。3-14西藏事件發生至今即將兩個月了。表面上看,事情似乎過去了,此間媒體也出現了「抗議疲勞」(奧地利新聞報語)。但幾天後達賴喇嘛來到歐洲,又將掀起新一輪高潮。其實,這個潮流從3-14後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回過頭去看,發現這個事件對世界的改變程度至少不小於9-11。西藏事件改變了世界什麼呢?德國之聲記者分析如下。

向達賴喇嘛提的十個問題電影鏡頭圖片來源: nfp distribution & marketing

9-11改變了世界什麼呢?人們說:世界進入了一個與恐怖主義鬥爭的時代。在冷戰結束後,經十多年的失去目標,西方終於找到了新的目標。於是把北韓、伊朗等稱為"流氓國家",於是有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3-14改變了世界什麼呢?初看起來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東西,仔細想想卻有非常多的東西不再是原來那樣了。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全局性的變化。

西藏觀不再是那個西藏觀

從這次西藏事件後,遠在中國的人們忽然發現,西方人對西藏的看法與他們的居然有那麼大的不同。西方人的西藏觀究竟有哪幾條呢?其一,西藏以前是個天堂,是香格里拉;其二,西藏是個獨立的國家,是於50年代初被中國非法佔領的;其三,達賴喇嘛是和平的象徵;其四,中國(漢人)壓迫西藏人,摧毀西藏宗教和文化;其五,西藏應該追求獨立,這一點應該得到世界的支持。在這次西藏事件之前,對這些問題是沒有人會在西方國家提出疑問的,大家都認為是必然的事情。於是,發生了西藏事件,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中國的這五點"理虧",於是人們憤怒了。

這場壓倒中國的"輿論戰爭",卻引發了一場關於西藏問題的全球大討論。中國發表的各方面細節此間雖然絲毫不予轉達,但有些提綱挈領的話這裡還是提到的,比如罵達賴喇嘛的語言。西方政府在批評中國的同時,也再三強調西藏屬於中國。同時,這裡原先從來不談西藏問題的許多中國問題專家這次紛紛站了出來,他們用史實和理論來表述西藏問題,不僅歷史上西藏與中國的關係被普遍地提到了,而且還提到了以前西藏的農奴制等。達賴喇嘛自己也多次表態,不追求西藏獨立,只求高度自治。他甚至把中國政府稱為"我的頭兒"(My Boss)。

於是發生了一系列的觀念變化和動搖:一是西藏獨立的追求不再得到廣泛支持(主要因為是達賴喇嘛的意思);二是西藏是否被中國非法侵佔,人們最後幾乎不再討論了;三是在一些專家引證歷史後,人們對西藏在50年前是否那樣美好有所懷疑了;四是通過一些專家和記者的不同的表述,達賴喇嘛在一些人的眼裡也不再那麼完美了;五是人們普遍認識到,這些年來確實是從中國熱轉向了中國恐懼了,而這可能是此間對西藏事件如此激動的原因之一;六是一些記者和專家懷疑西藏事件中西方追求的是"別的目的",也會給一些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有些東西還是不變的:人們普遍認為中國應該給西藏高度自治,停止對西藏的"文化滅絕";人們對達賴喇嘛的看法仍是普遍積極的;人們普遍認為應該繼續給予西藏以高度的關注和支持。只是,由於上述觀念的改變,廣大民眾支持西藏的心理實際上已經發生了一種"柔化",至少大多數人不會再支持西藏獨立,不會支持用暴力甚至恐怖襲擊來爭取西藏向好的方向發展。

西方媒體不再是那個西方媒體

首先,中國人對西方媒體的看法有了巨大的變化。原來,中國人都知道,西方是有新聞自由的。80年代末的時候,美國之音對中國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在那以後,中國人凡能接觸到西方媒體的,對西方媒體也有一種近乎絕對的相信(即使觀點不符合中國人的觀點,但總是忠於事實的),許多有識之士真誠希望中國新聞政策向著西方的道路去發展。可是,這次西藏事件後,中國人對西方媒體產生了一種空前的憤怒。

按中國人的看法,歸納起來,西方媒體在西藏事件報導中有這幾種"錯誤":一是使用了大量錯誤的圖片;二是詳細報導西藏流亡人士和自由亞洲電台藏語組說的所有的話;三是幾乎不報導中國媒體公佈的任何情況,尤其是細節;四是少數西方記者和一些遊客的話,只有少量報紙提到;五是詳細報導所有支持西藏運動的示威的同時,一開始完全不報導中國人的示威,後來報導了,但仍很忽略;六是對巴黎倫敦針對奧運火炬的暴力行為,有些西方媒體甚至叫好,有悖於其主張的反對暴力觀念;七是在沒有事實依據的情況下,隨便下一些"定義",比如說中國學生的示威是中國大使館組織的。

於是,中國和海外華人中出現了一片對西方媒體的罵聲。有人說,我再也不會相信西方媒體了。

中國人的這種反應,畢竟也為西方媒體注意到了,於是廣大西方民眾也知道了。此間的許多漢學家和政治家也批評了西方媒體的錯誤。不少西方民眾也在網上對西方媒體的一些做法提出了嚴厲的批評。

但是從總體上看,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對西方媒體的看法並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人們知道了,西方媒體有許多的成見和偏見,但人們也知道,西方媒體的新聞自由仍然是存在的。許多錯誤不是誰要他發生的,而是出於固有的觀念由各媒體自己做出來的。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恐怕人們在西藏事件後還是更相信西方媒體,至少相信它一般不會去捏造事實,如果有錯,也會受到監督的指責,必要時也會道歉。現在CNN說是也正式道歉了。而這些恰恰是中國媒體很難做到的。

中國不再是那個中國

中國可能做夢也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西藏問題,會給它帶來鋪天蓋地的壓力和衝擊。這麼大的衝擊,固然有西藏流亡者的原因,有西方觀念的原因,但也有中國方面的原因。

中國方面在這次西藏事件中的表現(至少在一開始的時候)確實是很糟糕的,比如:在3-10喇嘛們開始抗議時,採用一貫的控制策略,而不是去疏導,而且對事態的發展沒有充分的準備;在3-14暴力事件發生後,警察不能象其它國家通常做的那樣,立即堅決地予以制止;事件發生後,把外國記者全部趕出西藏;事件發生後,沒有馬上報導,開始報導後,又採取充分控制的傳統做法;採用文革語言罵達賴;組織外國記者去西藏後,卻限制他們的行動範圍,結果沒有達到想要達到的目的。

中國政府還是按原來那套辦事,實在沒想到事情會鬧得這麼大,西方誰也不相信它說的話,它列舉的事實,提出的證據,反而排山倒海地示威,反而紛紛討論與決定在某種程度上抵制奧運會,反而展示了在奧運會上也會出現許多抗議的前景。

新華社轉載了新加坡聯合早報上發表的英國中國政策研究員王正緒的文章。文中說:"他們會問:為什麼呢?為什麼我們的好意總是被誤解?為什麼中國人想做點事,別人就是不讓?這種挫敗感一定是很強烈的,這種憤怒、沮喪、困惑、挫敗感等等,都是中國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大國所必須經歷的成長的煩惱。"這話說得很對。德國媒體上也有類似的讀者感言:真正的大國哪個不是成天在抗議中度過的?

美國當個超級大國,是那麼好當的嗎?它經歷過全世界的許多抗議,許多比這次對中國的西藏抗議強得多,比如反越南戰爭的抗議,反伊拉克戰爭的抗議,等等。每次八國峰會都會受到抗議者的包圍。

可是,中國哪經受過這個啊。90年代初的時候,李鵬訪問德國,聽說柏林布蘭登堡門前有抗議,掉頭就走,把恭候著的柏林市長晾在那裡,到了魏瑪,碰到了抗議,也是掉頭就走。再早些時候,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走到哪裡,哪裡就會"封山"。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歷來採取一種"隔離性"的安全措施。這種措施自然而然地就用到了3-14的拉薩,尤其是把所有外國記者請走。除了這種"隔離性"措施外,還有一點也是傳統的,就是周恩來總理以前說過的"外事無小事,事事通中央"。西藏事件雖然不是外事,卻是"涉外"的事,是關係到奧運命運的事。於是,大概在中央指示下達之前,誰也不能動。後來,又是所有關於西藏的稿子必須經中央(新華社)發。

於是,有中國語言學專家說:"話語權被人家搶走了。"於是,出現了那種鋪天蓋地的指責和抵制風。現在,尤其在與達賴喇嘛代表開談後,情況是明顯緩和了,再加上西方媒體的"抗議疲勞",人們很少談西藏危機了。然而,此間明顯感覺得到,這種"民間"的情緒根本沒有平息下來。在奧運期間出現抗議,甚至很多抗議,也許是難以避免的。

問題是:應該去"避免"嗎?或者說,應該及時地去撲滅什麼火苗嗎?有這種想法,就是沒有大國心態(當然,恐怖襲擊另當別論)。就像上述英國專家說的:"中國不再可以繼續遠離世界。"中國必須習慣於生活在一個開放的世界大國通常所處的環境之中。

"生活"在世界裡,並不等於簡簡單單地過著。這種生活,必須是與世界相適應,相溝通的。有人批評中國政府忽視對外國媒體的"公關"。這話似乎被接受了。本周,中國駐法蘭克福副總領事一行就專程來到德國之聲,"表示願意加強交流和溝通"(中國外交部網站訊)。同樣的行動估計也會在世界各國針對其它媒體展開。這個做法沒錯,但似乎並非關鍵所在。關鍵在於怎麼讓世界覺得你的媒體是可信的。西方現在說的是兩點,一是中國把外國記者趕出西藏,二是中國沒有新聞自由。儘管沒有新聞自由不等於捏造新聞,但就因為你沒有新聞自由,西方媒體就是不相信你,認為那是不可靠的新聞來源。新聞政策的改革對中國來說難道還不夠緊迫嗎?

不光是個新聞政策的問題,中國剛在往特大大國的方向走,這回已經體會到了做大國的滋味了,以後這個滋味會越來越強,隨時隨地伴隨著。大國的心態是不可或缺的了。這個心態就叫:貼近民眾,貼近世界,包括貼近種種的不愉快,而卻又能在不愉快中如魚得水。也就是說,要有一種真正的全面的開放,要疏通,交流,而不是逢事必堵,逢事必壓。

西藏事件表明,中國已不再是那個可以在某些地方把自己遮擋好的那個國家了,它已經是世界關注的中心,它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世界的不安和快樂。而它必須去適應這個"新情況"。

中國人不再是那個中國人

這次西藏事件,忽然讓"中國人"站到世界的面前,火炬所到之處,中國的五星紅旗招展,柏林、巴黎、倫敦、雪梨、溫哥華,中國人忽然人山人海地聚集了起來,從來不關心政治的、在德國公司工作的中國女孩成天跟德國同事辯論,中國留學生在巴黎街頭慷慨激昂,在中國,家樂福前也出現了抗議的人群,網站上更是山呼海嘯,更有許多中國人走進youtube,甚至走進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主流媒體的論壇,與德國人、西方人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和情況介紹。

西方媒體和西方人終於注意到中國人的聲音了,也開始對之進行報導和評論了。中國人的愛國主義,一時成了話題。這些年來,說到中國人,人們的印象特別"經濟化","實惠主義",而生活在海外的中國人則是特別的安靜。這是怎麼了?

自然,中國人這回真的"怒"了。但人們看得到的,不僅是"怒",而還有個"自豪",清楚地寫在許多遊行者的臉上。中國人意識到,他們的中國正在走向超強的國家,而他們作為這個國家的人,有義務為國家說話。中國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歸來,象徵著中國人的又一次"政治化"。與八十年代末的政治化不同的是,那是向世界學習潮流中的政治化,而這次是走向世界高峰時代的政治化。體現在海外中國人身上的,更可貴的是他們終於開始與西方人用西方語言對話了。他們走出了自己的小圈子。

而中國領導人的老思維又回來了。他們顯然害怕這種政治化。於是他們制止了家樂福門前的人潮。但是,這種害怕有必要嗎?上面已經說到,作為一個走向大國的國家,需要的是貼近民眾,貼近世界。不光要貼近外國民眾,更要貼近本國民眾。民眾的情緒可以去引導,但壓制卻不是辦法。民族主義哪個國家都有,關鍵是往哪裡引。一個方向可能是應該確定的:作為大國的公民,就應該有大國的心態。老是沉緬於一百多年來受欺負的歷史,老是"憤怒",那顯然還不具備大國國民的心態。

在對中國民族主義的討論中,有個化名Mencius的德國人(看上去像是學漢學的)在德國時代周報讀者文章區掀起了一輪又一輪關於中國人的種族主義的討論。一些中國人在那裡反駁他。確實,這個"孟子"的一些言論流於可笑,比如他對猶太人的"猶"字作詳細介紹,說明,由於那裡有個"犬",所以是對猶太人的污衊,建議中國改掉這個名詞;他甚至把岳飛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逐字譯成德語,說中國人的種族主義到了中國人可以吃外國人肉的地步了。這些固然可笑(是否"居心不良"且不論),但他最新的一篇文章,翻譯了中國天涯論壇裡大量歧視黑人的言論(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128217.shtml),卻確實是驚人的。這裡面許多貼子確實是歧視黑人的。筆者檢索了一下,在中國百度網頁裡打入"黑鬼"這個詞,可以查到60幾萬個貼子,當然裡面很多不是反黑人的,或許正是批判美國歧視黑人現象的;在那裡同時輸入"黑鬼"和"黑人"兩個詞,也可以找到10萬多個鏈接;在搜搜網的論壇裡輸入"黑鬼"這個概念,可以查到2386條,首頁上就有這樣的題目:[雜談]我被搶劫了,大家最近看到黑鬼請注意安全. 瀏覽2257 回復45;前日在廣州火車站附近真想爆抽一對黑鬼 瀏覽6807 回復6;《再租房給"黑鬼",我就不是中國人!》【原創】 瀏覽434 回復。在這裡可以看到,中國確實有種族主義的觀念存在。也許真有種族主義觀念的人很少,但看不起黑人等的可能不少。柳州晚報的一篇文章報導說,一個小女孩在公車上叫"黑鬼",黑人聽見了表示很生氣。這個貼子下的讀者看法都是批評性的,指出顯然家長教育不夠;也有的說,我常說"鬼佬",是很不應該的。

中國的網上檢索眾所周知是有限制的,但"民運"、"維權"這類詞也許被控制了,象"黑鬼"這樣的詞卻隨便去。筆者並不贊成網上的"刪索"(cencor),但是在這方面中國真的是應該展開"教育"、啟蒙的。奧運之年,中國將迎來全世界的客人,這樣的觀念如果不受到媒體的批判,那是多壞的影響?

事情並非只關係到奧運,這是跟一個走向大國過程中的國民所應有的大國心態不相稱的。民族主義可好好壞,如果在一些人那裡發展到種族主義的地步,而社會又不予指責,那就不是大國心態了。

毛澤東說:"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話也許不錯。但中國人民站在哪裡呢?恐怕好幾十年裡還是站在世界之外。這次西藏事件體現了許多中國人開始走進世界之內的嘗試,表明中國人正在走出魯迅筆下的中國人的那個魔圈。他們需要的一是交流,二是心態。

西方中心論受到了第一次強烈衝擊

西方媒體這次的表現讓許多中國人感到憤怒,為什麼呢?中國媒體說破了嘴也沒人聽,為什麼呢?除了上述各條外,還有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這一百年來,世界經歷了非殖民化。世界非殖民化了,可是一個東西卻保留了下來,它就是"西方中心論"。

世界電影在哪裡判斷好壞?在美國西部。世界科技、文學和和平貢獻在哪裡定論?在歐洲北部。同理,西藏事件中誰好誰壞,由誰說了算?西方媒體。誰的情緒代表了世界的情緒?西方民眾。這就叫"西方中心論"。

從現象上看,就事論事,西藏問題中,中國媒體說什麼西方可以不理睬,於是世界覺得中國說了也白說;而西方說了的,人們才重視。西方人基本上不關心中國人在說什麼,想什麼。而中國人很關心西方人在想什麼,說什麼。難道不是這樣嗎?

為什麼會這樣呢?近幾百年來,東方和南方確實落後了,大的發展,無論是科技方面的,文化方面的,多半出現在西方。於是,東方養成了向西方看的習慣,西方養成了不向東方看的習慣。要看也是看東方的古代輝煌,比如"中央帝國"。還有個原因可能次要一點,就是語言上的,比如日本應該也屬於西方了,但日本的觀念和細節歐美也不太關心。也許是由於語言相隔太遠。語言上再往下看,就是東方學習西方語言的人很多,而西方學習東方語言的人很少。

那麼,東方自己搞一套,不管西方的。行嗎?現在有華人提出,哪個華人富商搞個中國的、東方的諾貝爾獎。行嗎?會得到全面的認可嗎?幾十年前,印尼搞了個新興力量運動會,要跟奧運會分庭抗禮,當時不在奧運裡的中國也參加了。在中國是轟轟烈烈了。可是西方會重視嗎?估計不會。上海、東京也都有電影節,可是要躋身於四大國際電影節之列?還早著呢。

但是,這些年來,在經濟上,不可否認的是,西方中心論已經動搖了。言經濟必言中國,在中國辦的展覽會也開始受到重視了。但這跟幾十年前日本的情況一樣的,也就到經濟為止了。

那麼怎麼辦?永遠的西方中心論?這次的西藏事件恰恰給了西方中心論一次強烈的衝擊。一開始,西方人根本不管中國人怎麼想的,後來還是注意到了,而且很震驚。原來法國人有很多說要抵制中國製造的,後來中國人一抵制家樂福,他們反而沒有聲音了。

鄧小平說:"發展是硬道理"。中國這三十年來確實證明了這一條。世界對中國越來越重視了。目前還集中體現在經濟方面。但同時,學中文的西方人也越來越多。隨著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南非、巴西等南方國家的發展,世界不可避免地會越來越多元化。但是,要想讓西方乃至全世界更重視中國的聲音,中國也需要做許多事情。一是象這次華人做的那樣,更多地走向世界,去展現自己,去當面交流。更重要的是,中國必須讓人像相信它的經濟一樣相信它的政治,相信它的媒體,相信它的文化的世界性質。這就需要中國在政治改革、在新聞政策、民族政策等許多方面的改革方面真正地加大步伐。

這次西藏事件,中國最應該認識到的是:只用經濟改革一條腿走路已經不行了。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