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的後果多半是兩敗俱傷
2006年2月9日到目前為止,由漫畫事件引發的經濟損失還只侷限於丹麥,其他國家,比如德國還沒於發生較大、值得關注的同阿拉伯國家的貿易衝突。這裡的原因在於,德國提供的出口商品很少為老百姓的日用生活必需品,阿拉伯世界的「德國製造」多半為大型設備、高科技機械以及用於基礎建設的高技術性能型產品。 當然可以禁德國產品,可以不同德國做生意,只是禁令執行後會發現,沒有國家可以補缺,可以置辦進口的亞洲國家,還遠遠沒有達到德國大型機械的製造能力。
旅遊損失,重創經濟
然而,目前抵制西方以及歐洲製造的危機如果變成阿拉伯世界對抗整個歐美世界的持久戰,德國產品有朝一日也難免厄運。冰凍的日子化解以前,受到損失的決不是單方,而是做生意的兩個方面。從阿拉伯一方看,旅遊業將會受到重創,很難想像,在雙方不合、氣氛敵對的氛圍裡,會有歐洲人提起周游阿拉伯世界的興趣。而旅遊業恰恰是許多阿拉伯國家的主要財政來源,象埃及、突尼斯和摩洛哥的旅遊收入都佔該國生產總值的第二位或第三位。根據阿德工商聯合會的統計數據,每年從德國到阿拉伯世界旅遊的客人高達250萬人,其中大多數德國遊人前往埃及和突尼斯,他們在旅遊國家每年花費大約10億美元。
置最大的貿易夥伴於不顧
歐阿貿易當然不侷限於旅遊領域,不可忽視的還有,歐盟是阿拉伯國家目前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成交額最大。2004年,阿拉伯國家對外貿易總量的一半是同歐盟成交,貿易額高達6.4億歐元。如果將北非單獨提出,那麼同歐盟的交易量所佔的比例可以達到外貿總量的三分之二。制裁歐盟,阿拉伯國家必須全面調整經濟政策,而這並不是短期內可以實現的。
如果聯合國制裁伊朗呢?
德國面對伊斯蘭文化為主國家的出口,伊朗堪稱最大的接受國。去年德國出口到伊朗的商品加上服務項目達到45億歐元,其次是敘利亞和黎巴嫩,外貿成交額分別達到4.5億。由此可見,如果聯合國開始對伊朗禁運,德國受到的風險最大,德國在那裡的生意量大大超過英國、法國和義大利。至於美國,因為同伊朗的關係已有數10年之久處於敵意狀態,經濟上的聯絡早已降至零點以下。所以,制裁伊朗不會給美國造成直接損失。不過,即便是德國,制裁伊朗也不至於傷到元氣,因為同伊朗的貿易額佔德國對外貿易總量的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