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苦難歷史的回顧
2003年6月11日
英國作家約瑟夫-康拉德在他的小說『黑暗的心臟』中描寫了他的中非印象,這個地區的歷史確實有如地獄一般。剛果這個平地國家就在其中,它的面積幾乎是德國加上法國領土總和的3倍。這非洲的心臟地區150年來一直受到暴力掠奪和剝削。其實早在15世紀,第一個歐洲人就來到了剛果河的河口。
葡萄牙人先到了這裡,真正系統性地進行掠奪破壞是在1884年和1885年間柏林非洲會議之後開始的,當時的比利時國王雷歐頗勒得二(LeopoldII)將剛果劃為「私人采地」。此前,臭名昭著的記者兼非洲專家亨利-莫頓-斯坦利成為從東到西橫穿非洲大陸的第一人,他為比利時國王準備了所謂的保護盟約和赤裸的暴力,以滿足比利時國王的佔有欲。
如今,研究非洲的專家阿仁特回顧斯坦利的「業績」時指出,斯坦利借所謂的保護盟約對今天的剛果地區大肆掠奪。而雷歐頗勒得二世則把剛果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比利時議會和人民沒有說話的份,大部分的金錢進了皇家的腰包。20世紀初,其數額達到了天文數字。30年內,雷歐頗勒得二世從剛果得到了至少30億美元。在此期間,許多剛果人因為工作不力,受到斷臂斷手的懲罰。同時,比利時國王還公開贊頌將在剛果建立一個「自由的黑鬼國家」。
對非洲專家阿仁特來說,雷歐頗勒得二世只是為了搾取最大的利益。一個大規模的強迫勞工的系統被建立起來,勞工們主要從當地居民中招募而來。為了搾取利益,成千上萬的人成為犧牲品。
1960年剛果獨立,那時全國只有幾十個大學畢業的人士。可是,有著領袖風度的總理盧蒙巴夢想著進行一場全非洲的運動,並建立一個經濟自由的國家。據非洲專家阿仁特介紹,盧蒙巴原本想削弱礦業和農場莊園的勢力,使其國有化,以便保證政治勢力和政治獨立。沒有政治的獨立就沒有經濟的獨立。可是,他最後還是失敗了,於是盧蒙巴只有死路一條。
如今,盧蒙巴的死因已經真相大白。他被比利時和美國的軍隊抓獲並謀殺,屍體被焚。1965年,在美國的扶植下,蒙博托將軍在經歷內戰苦難後的剛果一片政治混亂中登台。不久,他把剛果改名為扎伊爾。之後的30年政治生涯裡,這位自命的總統成為非洲最大的盜竊狂。
1994年盧安達種族大屠殺的後果之一是這位好戴豹皮帽的總統被趕下台。剛果東部成為難民和內戰地區,叛亂者卡比拉在那裡發家,向位於西部的首都金沙薩進攻,把蒙博托趕出國外。97年,卡比拉終於自任總統,內戰依然進行著。
1998年,班尼亞穆倫蓋族(盧安達圖西族移民)士兵在烏干達和盧安達軍隊的支持下發動武裝叛亂。隨後,辛巴威、安哥拉和納米比亞等國應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的請求出兵相助,形成地區衝突。叛軍及烏干達、盧安達控制了佔剛果民主共和國領土一半以上的東部、東北部地區,造成剛果民主共和國分裂分治的局面。
1999年7、8月間,衝突各方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簽署了停火協議。2000年,衝突各方多次就停火、脫離接觸等問題達成協議,聯合國安理會也就剛果民主共和國問題通過多個決議,但剛果民主共和國衝突的政治解決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2001年1月16日,卡比拉遇刺身亡,其子約瑟夫-卡比拉繼任總統,得到比利時和美國的支持。剛果東部依然不得寧靜。
據非洲專家阿仁特介紹,卡比拉也一樣受到烏干達和這個地區其它國家的支持,就像現在正在衝突之中的兩個民族一樣。
這個地區擁有珍貴的礦藏,盧安達和烏干達這些國家對此虎視眈眈。盧安達和烏干達在剛果東北部供養著強大的軍隊,來控制那裡的礦藏。而這筆費用就來自礦產。要麼這些勢力就直接給「剛果軍隊」提供資金,就像對赫馬和倫杜這兩個互相殘殺的部族一樣,於是一個惡性循環就這樣形成了。
對於非洲專家阿仁特來說,如今烏干達和盧安達在那裡行事就如同當年的殖民者對待這個國家的策略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