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繼續保持與美國和以色列的對抗態度。他宣佈,土耳其將在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的東耶路撒冷建立大使館。
艾爾多安在土耳其卡拉曼省向正義與發展黨的成員表示,目前主要的障礙是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佔領。但是"真主的旨意和允許使我們在那裡開設大使館的日子日益臨近。"土耳其駐耶路撒冷總領事館已經由一位大使領導。
兩個土耳其外交機構?
迄今土耳其駐以色列大使館和其它外國代表處一樣都設在特拉維夫。現在尚不清楚的是,艾爾多安究竟是想將其大使館遷移還是在巴勒斯坦地區再開設第二個外交代表機構。1967年以色列佔領了東耶路撒冷並宣佈整個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是耶路撒冷的地位在國際上始終存在爭議。
美國一意孤行
美國總統川普12月初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宣佈美國大使館將搬遷耶路撒冷之後,引起很多國家的抗議。國際社會要求與巴勒斯坦談判簽署一項和平條約確定耶路撒冷的地位。巴方則一直要求建立一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
上周三(12月13日),伊斯蘭合作組織 (OIC)宣佈承認東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首都。50多個伊斯蘭國家的國家和政府領導人以及部長出席了艾爾多安組织召开的緊急會議。
調解結束
華盛頓改變立場之後,巴勒斯坦人顯然不再願意與美國調停人會面。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的一名顧問向《以色列時報》表示,沒有時間限制的封鎖也影響到美國特使賈森‧格林布拉特(Jason Greenblatt )和川普的女婿庫許納( Jared Kushner)。
美國對耶路撒冷地位的最新表態讓巴勒斯坦人更加感到憤怒。阿巴斯的發言人駁斥了白宮有關根據未來和平解決方案耶路撒冷老城的哭牆仍將是以色列的一部分的評估。
川普成為了首位訪問哭牆的美國總統。耶路撒冷被視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緊張關係的一個重要像征。以下圖片紀錄了這個城市與巴以恩怨的今昔。
圖片來源: Reuters/J. Ernst登臨油山(也稱「橄欖山」),令人嘆為觀止的耶路撒冷老城便盡收眼底。該高地其實是聖殿山和老城東北、東南山丘帶的一部分。本圖上可清晰看到:城牆和伊斯蘭最古老的宗教建築— 金頂岩石寺(也稱「圓頂清真寺」)。因曾經生長橄欖樹,該山在其它語言中亦常被稱作「橄欖山」。
圖片來源: Reuters/R. Zvulun就在近50年前,還全然是另一幅圖景:城牆和岩石寺清晰可見,讓人猜想到,懾於1967年6月7日的這張圖也是從油山上拍攝的。一群士兵在「六日戰爭」中將油山當作了指揮部。
圖片來源: Government Press Office/REUTERS位於耶路撒冷老城聖殿山的阿爾—阿克薩清真寺被視為僅次於麥加(Mekka)和麥地那(Medina)的猶太教第三大朝聖地。之於猶太人,聖殿山至為神聖,依聖經所傳,那裡曾建有第一神殿和第二神殿。由之,一再出現緊張和衝突。從1967年起,以色列負責安全事務;一個穆斯林基金會則負責民事及宗教事務。
圖片來源: Reuters/A. Awad阿克薩是該市最大的清真寺,其名意為「遙遠的聖地」,建成於8世紀初。清真寺四周,較小的宗教建築、花園和水井星羅棋布,在伊斯蘭裡有「高貴的聖物」之譽。寺中大祈禱廳由7排高大的廊柱支撐,可容納約4000名信徒。
圖片來源: Reuters/這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耶路撒冷城門矗立在基督徒區和阿拉伯人區的分界線上。進入該城門後,人們便置身於色彩斑斕、熙熙攘攘的阿拉伯市場裡的那些小陌深巷。不過,這個通往耶路撒冷老城的北入口有著令人沮喪的名聲:數年來,大馬士革門成為巴勒斯坦人行刺的血腥地點。
圖片來源: Reuters/R. Zvulun因朝向敘利亞的大馬士革遂得此名的大馬士革門建於16世紀,是鄂圖曼帝國歷史最悠久的最大城門之一。本圖攝於1967年。從那以來,除了汽車和牆外人頭攢動外,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圖片來源: Reuters/耶路撒冷老城裡密佈小巷,分為猶太區、阿拉伯區、基督徒區和亞美尼亞區;老城被一道城牆所圍,城牆建於1535年至1538年,由蘇萊曼大帝下令建造。1981年,面積約1平方公里的耶路撒冷老城正式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圖片來源: Reuters/A. Awad某些東西永不改變:攝於1967年的這幅照片問世50年後的今天,少年們依然穿行於巷陌間,叫賣剛出爐的、當地人稱為「百吉」(Bagel)的芝麻麵包圈,售價相當於1歐元。
圖片來源: Reuters/Fritz Cohen/Courtesy of Government Press Office世界聞名的哭牆是猶太人的最大聖物。經過嚴格安全檢查後,人們按性別,在哭牆前分開祈禱。信徒們,—有時也有其它宗教的教徒們— 將寫有祝辭或祈福願望的紙條塞進牆縫。方便的做法:人們也可以通過網路表達願望,在耶路撒冷列印,塞入哭牆。
圖片來源: Reuters/R. Zvulun此圖攝於1967年9月1日,表現哭牆邊(亦有「西牆」之稱)的以色列人。當時,哭牆在約旦控制了19年後重又對外開放。
圖片來源: Reuters/Fritz Cohen/Government Press Office 李京慧/洪沙 (路透社、法新社)
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