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包機:拉近了北京與台北之間的航線

2003年2月7日

『法蘭克福評論報』觀察了北京與台北的關係。台北與上海之間目前正在進行的包機直航使人猜測,北京的台灣政策可能發生了變化。

什麼時候應驗那句話:分久必合?圖片來源: AP

『法蘭克福評論報』注意到,在經過過去的文攻武嚇之後,北京現在做出了一付溫和的樣子。

該報寫道:

「中國的國家媒體中,已不再出現對台灣總統陳水扁等所謂『極端分子』的攻擊。甚至對去年台灣政府成員訪問美國的事件,中國也採取了有節制的批評態度,十分令人注目。西方一位外交官著重指出:為了達到自己在台灣的目的,北京寄希望於笑臉攻勢。北京的政策表明,知識分子和政府智囊團中的氣氛已發生變化。他們認為,台灣在經濟上早已依附蓬勃發展的中國。過去幾年,台灣企業向人民共和國共投資四百億美元,其中有一百億美元是過去兩年內投入的。

估計已有三十萬台灣人居住在上海周邊的工業省份,北京希望,大陸與台灣的經濟日益交織將不可避免地促成統一。」

『法蘭克福評論報』從台灣的角度觀察了這一發展趨勢後寫道:

「台灣人意識到,中國做出友善新姿態的目的是為了加劇台灣在經濟上對人民共和國的依賴性。但是,台灣政府卻沒有辦法剎車。對於台灣的企業來說,作為生產地點和銷售市場的中國是無可替代的。北京的統計數字表明,台灣的去年的國外投資有72%流入了人民共和國。

在外交上,台灣的雙手被捆住了,除了梵蒂岡和幾個南太平洋島國外,沒有其它國家在外交上承認台灣。在聯合國,北京代表了台灣。」

瑞士『新蘇黎世報』的一篇文章談的是中國的外交政策,其中也涉及到台灣與人民共和國的關係。這篇文章佔了整整一版,文章認為,中國對安定感興趣,無意進行任何外交冒險:

「自七十年代後期以來,中國開始了現代化的過程,這一過程給社會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它不僅具有促進持續發展的動力,而且也變得更為錯綜複雜,大批人員失業和貧富兩極急劇分化等問題正是其體現之一。面對這些最終可能危及體制安定的挑戰,北京無意在對外政策上做出越軌行為。雖然有必要時中國會從抽屜中取出對台灣的戰爭用詞,1996年甚至舉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走到了對抗的門檻邊上,但是在清醒權衡衝突的利弊之後,克制態度總是佔了上風。」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