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化工業致力與環保取得平衡

2001年11月14日

德國化工業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性發展究竟做出多大的努力?在最近舉行的德國化學協會的年會上,得出了一好一壞兩個回答。好的回答是,德國化工業正在繼續降低其排放量。壞消息是,對可持續性發展,卻還有待努力。

圖片來源: Bilderbox
環保意識的覺醒

人們是根據什麼標記,來判斷一家工廠是不是化工廠的呢?當然是根據化學品的臭味和冒煙的煙囪了。但是,這兩條標準,如今並不是到處都適用了。今天,德國的化工界也認識到,空氣、水和土壤,並不簡單地是供他們隨意支配的垃圾筒了,他們現在也越來越注意到了節約使用能源的意義,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公司(BASF)的匹特博士,在與1990年的情形比較時,

他表示道:"德國化工業將其能源消耗量,以及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25%。今後還將會繼續這一方向上的努力。與1990年的數值相比,到2012年,降排量將達50%。"

這一成績,是通過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才得以實現的。比如,他們為化工工藝,開發了一整套新的催化器。其作用溫度,比過去的催化器要低很多,因而節省了能源。

化學家們往往掌握生成同一種產品的幾種方法。現在,人們不再向以往那樣,盲目地選擇成本費用最低的一種,而是越來越經常地選擇對環境更有利的一種。在汽車製造業被廣泛討論的燃料電池技術,現在也越來越受到化工業的青睞。在此,燃料電池的作用,並不是為了贏取能源,而是以更利於環境的方式,生產氣體。

持續性的發展優待努力

但是,儘管多方努力,化工業至今依然還沒有一個完善的方案可以保障持續性的發展。另外一點是,可持續性發展,將要求化工業也開發新的原料,以取代石油。

雖然目前已經有些個別部門,在使用可後續生長型原料,比如說利用糧食澱粉,生產可被生物分解的塑料。然而,在可後續生長型原料的基礎上,建造整個提煉廠的方案,卻不是由工業界設計的,而是由波茨坦大學以卡姆博士為首的一個科研小組完成的。

這位女學者介紹道: "生物提煉廠意味著,首先需要把那些原料,分解成其基本物質。農業資源所含的,並不只是一種物質,而是含有很多種物質,比如碳水化合物、木質素、蛋白質、纖維素等等。我們必須先予以分類,然後再輸送到不同的、有效運行的生產線上,進行加工,生產出一大批各色各樣不同的產品。"

實驗性的生物提煉廠

比如說酒精、醋酸,或者乳酸。隨後,這些基本化學品,又可以作為原料,合成最重要的化工品。生物提煉廠所需要的原材料,是像三葉草、苜蓿草之類的綠草,或者綠色農作物。

提煉廠主要利用的,是這些植物的汁液。剩餘的纖維乾料,可以作為牲畜的飼料,予以利用,或者用來生產能量,也就是當燃料用。波茨坦的學者們,目前正在柏林附近,建造未來生物提煉廠的第一台試驗設備。其設計的生產能力,可以對1700多公頃的田野上所生長的綠色植物予以加工。

卡姆博士介紹道:
"我們計劃這台設備的試運時間,為3到5年。我們的想法是,假如這樣一台試驗設備運行良好的話,對德國的其它地區來說,就起著示範作用。同時,它也是建造大型工業提煉廠的前提。"

化工廠的未來

並不是所有的化學過程,在不久的將來,都可以以植物做原料的。 然而,未來一些化工廠的辨識標記,將可能是開著曳引車,把新割的草送上大門的農民。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