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京強力審查四通橋事件 專家:新坦克人時刻

William Yang
2022年10月14日

二十大在即,北京13日發生的「四通橋事件」震驚中國與全球。專家告訴德國之聲,示威者的口號反映了部分中國人的心聲,但中國官方也動用了今年以來最強的審查力道來屏蔽這起事件。

北京海淀區四通橋週四(10月13日)發生罕見的抗議事件,一名抗議人士以橫幅直接點名批評習近平為「獨裁國賊」、反對清零政策並要求改革後,警方迅速到場拆除橫幅,抗議人士也疑似立即被帶走,目前身份與下落不明。
北京海淀區四通橋週四(10月13日)發生罕見的抗議事件,一名抗議人士以橫幅直接點名批評習近平為「獨裁國賊」、反對清零政策並要求改革後,警方迅速到場拆除橫幅,抗議人士也疑似立即被帶走,目前身份與下落不明。圖片來源: Greg Baker/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共二十大開幕僅剩三天之際,北京海淀區四通橋週四(10月13日)發生罕見的抗議事件,引發中國內部與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在一名抗議人士以橫幅直接點名批評習近平為「獨裁國賊」、反對清零政策並要求改革後,警方迅速到場拆除橫幅,抗議人士也疑似立即被帶走,目前身份與下落不明。

根據多家外媒實地訪查,13日晚間四通橋有多名警察與警車在場戒備,周圍已無橫幅蹤影,受訪民眾多數也稱並未看到任何橫幅或濃煙的反常情況,但橋上仍可見焚燒痕跡。四通橋現場短時間內看似復歸平常,但相關照片與視頻仍在推特廣為流傳。與此同時,中國當局在第一時間啟動網路審查機制,加強維穩。

專門關注中國網路審查的媒體「中國數字時代」指出,中國網路審查機制在事發後立即在社交媒體平台微博上對「四通橋」、「北京 橫幅」、「海淀」等關鍵字開啟審查。隨後,中國網民改以其他委婉的關鍵字表達對抗議人士的關注與敬意,包含「勇敢」、「勇士」、「平安」等詞。但不久後,這些關鍵字與「北京」和「橋」都一一被中國審查機制屏蔽。

曾在中國新浪擔任審查員的「中國數字時代」編輯劉力朋告訴德國之聲,中國當局封鎖關鍵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說:「在一開始他們先把『四通橋』這個詞封鎖,然後其他詞沒有看到很明顯,但網民反應很大,而中國當局決心要把這件事壓下去,這種決心是前所未有的,可說是今年中國最大的審查事件。截至目前為止,『北京』、『橋』、『勇敢』、『勇士』、『勇者』跟『致敬』這些詞都被封鎖了。」

劉力朋分析,中國當局對於「四通橋事件」可說是審查機器全開,以不斷盯著網上動態的方式在擴大審查機制。他向德國之聲表示:「現在是一個非常極端的狀態來運作整個審查系統,所有能關的、封禁的東西全都被關上,這些動作使網站的流量不見,導致網民無法正常交流。」

劉力朋補充道:「他們是以這樣的力度來審查,但我覺得這個情況也不會成為一個常態,但以後的審查肯定會加強,不會以這種狀態來加強。現在是一個『殺紅眼』的狀態。」

「新坦克人」

在「四通橋事件」引發軒然大波後的數小時,不少海外活動人士在推特上找到了些許蜘絲馬跡,顯示該名抗議人士可能在行動數日前,便曾預告要在中共二十大開幕當日發動「全國起義總動員」,嘗試罷免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

英國民間組織「人道中國」的理事王劍虹向德國之聲分享疑與事件相關的圖片與材料,圖片包含了與13日四通橋上抗議橫幅非常相似的字樣,如:「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鎖要自由」、與「不要領袖要選票」等多個口號。材料包含計畫呼籲人民在長安街、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新華社周圍、八一大樓、軍隊大院與公安局跟派出所等多個地點「連續鳴笛」,並預告要於10月16日發起全國罷課、罷工與「起義總動員」。

王劍虹發現,這些內容都是由一個推特帳戶名為「彭載舟」的用戶所分享發佈。該名用戶還曾在前中國黨校教授蔡霞的推特下方,呼籲蔡霞協助轉發相關活動的預告,但當時未受關注。

曾在中國新浪擔任審查員的「中國數字時代」編輯劉力朋告訴德國之聲,中國當局對於「四通橋事件」可說是審查機器全開,以不斷盯著網上動態的方式在擴大審查機制。圖片來源: Dake Kang/AP

彭載舟的推特帳號最新推文停留在10月2日,德國之聲無法單方面證實該帳戶真實身份是否就是四通橋抗議人士,也無法單方面證實相關資訊的真實性。

目前在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任教的中國法律學者滕彪告訴德國之聲,在二十大召開前夕發起這種公開示威的舉動是「非常勇敢的」。他說:「在全國一片肅殺之際,特別是以很明顯的標語反對習近平獨裁,是讓人還是非常震撼的。」

滕彪指出,雖然這對中國政治局面起不到改變,但非常具有像徵意義。他補充道:「在過去10年習近平的統治下,民間社會的空間已急遽萎縮。大量的異議人士跟維權人士被關押或噤聲,幾乎沒什麼人敢說話。像這種街頭抗爭就更加罕見,面臨的風險也更大,所以有人把這個比做事『新坦克人』,他的確有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

後續效應?

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國境內鮮少有公開抗議事件,點名習近平更是罕見。滕彪表示,由於中國長期施行言論審查與訊息管制,導致不少中國人看不到真相或問題本質,也有很多人產生一種「政治冷漠」,害怕討論任何與政治或敏感問題有關的東西。他告訴德國之聲:「中國人這麼多,對現狀不滿的人還是不少。但這些人多數沒辦法公開表達,因為這麼做的風險太大。」

滕彪認為,即便如此,四通橋的抗議舉動仍反映了很多中國人的心聲。他說:「從八十年代到習近平上台前,有很多中國人已經覺醒,在民間社會相對有空間之時,由於部分官方無法控制的訊息在傳播,這些人接受了自由民主人權思想。對這些人來說,他們對現有體制與習近平倒行逆施的作法是不滿的,所以四通橋的標語反映了相當一些呼聲。」

北京驚現反習標語?

01:0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但他表示,在習近平極有可能連任的情況下,中國政府不太可能放鬆對社會跟人民的管制,或是推動改革開放。他預測,習近平「會對民間社會各種不滿跟抗爭進行變本加厲的壓制,基本上就是這樣的態勢。中國的人權跟自由狀況在未來十年很難有改善。」

劉力朋則認為,儘管中國政府在事發後立即啟動審查機制,並持續擴大審查範圍,嘗試消除所有與該事件相關的聲音,但他們卻沒辦法消除異議本身。

他告訴德國之聲:「哪怕所有關鍵字都被消除後,人民仍可透過舉一張白紙或發一個標點符號來表達異議。這都會成為對中國當局來說恐怖的狀態,所以就我看來,這些異議沒辦法被消除,反而讓越來越欲蓋彌彰,變成充滿了暗示。」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