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京方面表示「認真考慮」加入TPP的可能

2011年11月14日

在美國檀香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為包括美國在內的地區9國簽署跨太平洋自由貿易區協定奠定了基礎。日本在明確表示要加入這一自由貿易區的同時,北京方面仍在表示要「認真考慮」,態度顯然甚為謹慎。

An unidentified security person leads a dog through the Hawaii Convention Center during 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summit Thursday, Nov. 10, 2011, in Honolulu. (Foto:Andres Leighton/AP/dapd)
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圖片來源: dpad

有關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的消息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焦點。但是在中國,雖然媒體也在頭版或者專頁刊登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的消息,不過有關建立跨太平洋自由貿易區的內容卻不是重點。中國媒體大篇幅地報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同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峰會期間舉行會談以及中國同鄰國間的雙邊關係。《中國日報》大談中國同越南之間的友誼,卻不提越南表示要加入美國倡導的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

上海經濟學者葉檀分析說,華盛頓方面直接在中國大門前積極倡導建立跨太平洋自由貿易區的行動令北京方面多有擔憂。「美國經濟發展戰略要發生大的變化,向亞太地區拓展是可以想像的事情。而且對於美國來說,在亞太地區的拓展可以解決美國國內就業問題和資源方面的問題。所以美國向亞太地區的拓展會造成美中間的關係更為錯綜複雜。中國也存在戰略轉移的問題。中國要從出口主導型經濟向內向型經濟發展,但是這也不意味著中國會放棄國際貿易或者同周邊地區的貿易交流。」

在此次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召開前,北京方面在評價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時使用了「野心太大」的用詞。可以看得出,中國和美國在亞洲地區就「領導權」的角力越來越激烈。多年來中國一直努力擴大自己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

北京方面通過提供投資、發展援助以及簽訂貿易合同等方式拉近同亞太地區國家的距離。去年中國同東協之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但是這一地區對中國無論是在經濟方面還是軍事發面形成一國獨大局面的擔憂也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亞洲一些國家樂於看到美國在這一地區成為中國的競爭對手。經濟學者葉檀表示:「中美之間現在是相互博弈的關係。我想,美國無論是匯率、金融市場等問題都是佔據了主導地位。這是現實,不承認是不行的。但是未來雙方會以什麼樣一種模式存在,這完全取決於中國經濟轉型的情況具體怎麼樣。所以我覺得現在還不能說中國全面挑戰美國的權威。」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檀香山發表講話時說,美國是太平洋的一個強國,「我們到了這裡目的是為了留在這裡」。歐巴馬的這番話對北京方面來說是一個清晰的訊號。至於中國會成為美國的合作夥伴還是競爭敵手,目前還不得而知。

上周六歐巴馬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宣佈,美國已經同包括澳洲、新加坡、智利、秘魯、紐西蘭、馬來西亞、汶萊、越南在內的8個國家就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的基本框架達成一致。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俞建華說,如果中國受到邀請將考慮加入該協定。中國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龐森在亞太經合組織檀香山峰會結束後表示,中國方面認為,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是實現更廣泛區域自由貿易的一條可行之路。他說,「中國對於能夠加強亞太一體化的各種地區安排都持開放態度」。一直以來,中國都在試圖將東南亞國協贸易協定作為達成整個地區範圍協定的平行軌道。

作者:ARD 編譯:洪沙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