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京的"價格獨裁"與美中對話

2011年5月10日

《德國金融時報》就聯合利華公司被罰款發表社論,認為此舉是向外國投資者發出的訊號,在中國投資就得聽命於北京政府的"價格獨裁"。奧地利《金融日報》認為中國代表在華盛頓會談中"難以迴避"人權問題。

"北京的價格獨裁"

《德國金融時報》5月9日題為"北京的價格獨裁"的社論寫道:"當然,一個像聯合利華公司那樣資本數十億的康采恩,對於大約30萬美元罰款的是不必在意的。北京懲罰這家公司,只是因為它要小幅提高其化妝品價格。

"可是,更成問題的是中國當局通過這一懲罰向外國投資者發出的訊號:誰想在中國銷售產品,就得在價格上最終聽命於北京。"

社論接著寫道:"中國政府對於價格獨裁,或許有其可以理解的理由。這個國家5.4%的通膨上漲率是近3年以來所不曾有過的。這不僅危及經濟增長,也危及政治穩定,特別是如果日用品突然漲價,比如食品或者如聯合利華公司生產的化妝品。

"然而,首先,這家荷蘭和英國的合資康采恩只是大聲地說出了自己對產品價格上調的考慮,但還沒有執行,就受到了懲罰。其次,該公司甚至有足夠的理由稍微提高價格:持續的原材料價格也導致化妝品的生產和運輸價格上漲。對這種全球的價格上漲,一個想節約成本的企業是不可能聽之任之的,而是會轉嫁給顧客,這是理所當然的企業經濟學邏輯。如果價格與生產成本無關,任由政府規定,那麼公司和整體國民經濟有何結局,東歐的計劃經濟就是例證。"

社論認為,"北京現在偏偏將可能的提價稱作'擾亂市場',就是一個糟糕的玩笑,而且是一個危險的玩笑,因為它表明,西方的大公司最終得臣服於北京的政治規定,不僅在價格上,而且在公開表現上。

"面對原材料價格的繼續上漲,以及房租漲幅超過兩成的巨大房地產泡沫,北京施加的政治壓力還將繼續增加。儘管政府試圖予以調控,通過限制貸款發放或者規定住房擁有的上限,迄今卻無濟於事。現在政府顯然要加強指揮經濟。"

社論指出,"西方的大公司總是為其在獨裁製下經商辯解,稱新興工業國提供了盈利的機會。針對聯合利華的這個迅速懲罰表明,它們不得不冒的風險實際上是多麼巨大。"

人權問題難以迴避

針對美中兩國的戰略與經濟對話,奧地利《金融日報》(5月8日)寫道:"它們是世界經濟的超大型油輪,而大船改變航線有時不會馬上引起注意。最近美國流露出對中國不同尋常的讚揚,尤其在有爭議的貨幣政策上,這並不意味著華盛頓表示滿意。而中國日益讓自己被納入國際合作,同時申明人權題目是嚴格的禁區。"

報導認為中美兩國"在棘手的雙邊關係的巨大建築工地上繼續修修補補"。儘管北京事先"在人權問題上亮起警告燈",但是中國代表在華盛頓的會談中"難以迴避"這一議題,"因為中國正經歷90年代末以來最糟糕的壓制"。

編譯:林泉

責編:謝菲

(以上內容摘自其它媒體,不必然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