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京跳起了「祈雨舞」

2014年3月28日

為了應對霧霾和缺水,北京政府想出了人工降雨的辦法。但德國之聲專欄作家澤林認為,中國政府無法長期左右自然現象。

China Peking Smog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北京,關注每天的天氣預報時有不一樣的規則。當北京的天氣預報說明天有雨或強風的時候,人們的反應和德國完全不一樣:他們會松一口氣。今年二月,政府就霧霾發出預警後,人們將隨後到來的那場小雨視為自然界的奇跡。因為雨水可以清洗空氣中的有毒物質。北京本周五(3月28日)的情況也是如此。這一天是以濃濃的霧霾開始的,後來開始下小雨,下午雨後的空氣品質明顯提升,甚至露出了太陽。

人們喜歡看到降雨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尤其是中國的北部省份每年冬天都非常缺水。就連中國首都北京都屬於世界上缺水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地下水位不斷下降,許多北京人賴以生存的水源如今都已變成涓涓細流。同時,僅北京市一年的降雨量就等於德國全年降雨的總合。但是,北京幾乎四分之三的雨量是集中在夏季的兩個月中,甚至會導致洪水泛濫。從去年9月開始,北京就幾乎沒有正經的下過一場雨。此外,這個位於沙漠邊際的城市每年春天都會遭受沙塵暴的襲擊。它能讓航空交通陷入癱瘓,並給北京市鋪上土黃色的一層外衣。然後還有這幾年越來越嚴重的霧霾。

人工降雨

現在問題已經嚴重到除了用人工降雨緩解環境問題壓力以外,別無他法的地步。人們在50年代的時候發現了降雨神器"碘化銀",這種看上去黃黃的鹽由化學元素銀和碘組成的。如果把它噴灑在雲中,就能釋放出許多吸水的鹽分,最後形成降雨。

德國之聲專欄作家澤林圖片來源: Frank Sieren

這種所謂"播雲"(cloud seeding)的方法就是用飛機或火箭彈把碘化銀送入雲層,聚集其中水分,最後促成降雨的過程,人們可以有的放矢。如果掌握好用量,降雨中碘化銀的殘留量可以少到不會給人類及動物帶來危害。但這不是中國發明的技術。這種有目的影響天氣的做法幾十年來一直被全球各國所實踐,為的就是促成人工降雨或降雪。

如此也可以遏制農業大敵冰雹,因為它總是會給農作物帶來巨大的危害。就連德國和奧地利都配備有多架抗雹飛機,這是一種經過特殊改裝的塞斯納型飛機,在氣候惡化的時候能夠派上用場。飛行員恰到好處的將化學物噴灑至雲中,防止冰雹的形成。德國冰雹的重災區是羅森海姆(Rosenheim)。自從這裡的抗雹飛機開始執行任務後,當地冰雹帶來的損失明顯下降。1986年車諾比核难爆發後,當時的蘇聯也曾嘗試用同樣的方法讓受核輻射污染的降雨遠離莫斯科。

人工降雨的世界冠軍

但是,中國毫無疑問的是人工降雨的世界冠軍。中國氣象局兩年前就公佈了一項計劃,其中規定在2015年以前用人工降雨減緩霧霾。政府為地方上的降雨項目準備了1600萬人民幣的資金。目的是讓問題區域的年降雨量最多提高5%。也就是說每年將有500億噸人工雨從天而降,這等於是把整個德國博登湖的蓄水澆灑在中國大地。這其實可以是一種進步。尤其是對於經常缺水的北部地區和不斷創造新紀錄的霧霾危害來說。

但人為影響自然現象的問題也就在這裡。無論氣象局如何努力,都無法精確的預估出人工降雨的範圍。2009年的暴風雪就是證據之一。當時1600萬噸人工降雪讓北京陷入3天的混亂狀態。而且,雨水還被引到了別處。此外並不是所有地方都像北京的情況那麼好。這裡飄過首都上空的雨雲到了海面就會形成降雨。而且,人工降雨還需要雲。這個是連中國的共產黨員都無法自行搞定的事情。

作者簡介:弗朗克‧澤林(Frank Sieren)是德國之聲特約記者,已經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編譯:任琛

責編:張筠青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