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斗增強中國軍事能力

2011年12月29日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試運行,堪稱是該領域的里程碑,因為北斗建立的全球空間網路,也將提供軍事使用的可能性,這是在外層空間能力方面向接近美國邁出的一步。

In this photo released by China's Xinhua News Agency, a modified model of the Long March CZ-2F rocket carrying the unmanned spacecraft Shenzhou-8 blasts off from the launch pad at the Jiuq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in northwest China's Gansu Province, Tuesday, Nov. 1, 2011. China's unmanned spacecraft Shenzhou 8 blasted off Tuesday morning, the Chinese state media reported. It is the latest step in what will be a decade-long effort by China to place a manned permanent space station in orbit. (AP Photo/Xinhua, Li Gang) NO SALES
2011年11月「神舟8號」升天情形圖片來源: AP

北斗導航系統共包括35顆衛星,整個計劃2020年完成。屆時,中國軍隊將不再依賴美國(GPS)或俄羅斯(GLONASS)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發出的訊號。而且,中國的北斗衛星系統將提供更精確的導航,為導彈、智慧型武器服務。"這是精確打擊領域的一次飛躍",香港的中國軍事分析家平可夫這樣認為。

中國已經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射了10顆衛星,並計劃明年底前繼續發射6顆。在北斗系統內,隨著監測、圖像以及遙感衛星網路的擴大,軍用的意義將更為重要。不過,中國一再否認在外層空間有軍事野心。

中國國防部一名發言人周四駁斥了北斗系統構成軍事威脅的說法。他指出,世界上所有衛星導航系統都兼有軍民兩用的特徵。

有分析家指出,199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指揮官發現,他們無法跟蹤美國航母戰鬥隊在台灣海峽的活動,當時,正值兩岸關係極為緊張的時刻。那以後,中國加快了軍事衛星的研發。此外,1991年的海灣戰爭、1999年北約空襲南斯拉夫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都顯示,衛星導航系統扮演的關鍵角色。

中國近10年的空間發展迅速

儘管美國和俄羅斯從總體而言,在空間技術上仍佔有優勢,但中國近10年來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在空間監測領域,已使其成為最先進的國家之一。中國制定了一系列先進的軍民兩用的衛星部署。

僅在過去10年,中國就發射了30多顆監測衛星,人民解放軍可以更為頻繁地觀測地球表面發生的變化,為軍事偵察奠定了基礎。中國達到的衛星覆蓋率提高了軍隊發現和追蹤軍事目標的能力。即時衛星照片和數據可以用來在距本土很遠的地方,協調中國海軍、導彈以及空間打擊的行動。獨立政治科研機構可可達基金會的創辦人、防務分析家巴巴格(Ross Babaage)說,"我們觀察到,中國正在全面提升該領域的能力,而它已同美國相當。"

中國於周四公佈了《2011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為今後5年制定了航天規劃,其中最重要的內容是建設空間站以及進行載人登月飛行。

來源:路透社 編譯:李魚

責編:達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