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約分崩離析的前兆

2003年2月11日

北約病了,癱瘓了,暈倒了,喪失了所有的行為能力,成了一個陷入困境的國家集團。德國,法國和比利時對北約成員國土耳其提出安全保護的要求實施否決權,使北約在軍事和外交政策上面臨著一堆爛攤子。但是更嚴重的是,北約有可能經歷一次慘痛的失敗。

美國的北約大使伯恩斯在布魯賽爾北約總部發言圖片來源: AP

德國、法國和比利時通過使用其否決權,暫時中止了在可能發生伊拉克戰爭時向土耳其提供軍事援助的計劃,土耳其既沒了空中預警飛機,也不會有愛國者導彈。否決權的使用者是出自這樣的政治考慮:即如果做出了這項軍事準備的決定,就會向世界發送一個錯誤的訊號,有可能會動搖聯合國在伊拉克繼續武器核查的決心。只要有一線和平的希望,就不應該動用武力解決問題。

這種考慮在軍事上是一種無稽之談,因為軍事上的防禦計劃是阻止伊拉克進攻的最好手段。這一邏輯無疑等同於一篇分家散夥的宣言。因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基本原則是聯盟團結-ä在戰爭時期,或者是在一場可能發生的戰爭時,對成員國家的相互支援是北約組織各成員國的根本義務。誰不履行這樣的義務,就等於釜底抽薪。

如果在這種防禦情況下沒有共同的措施,那要北約有什麼用?這個問題不僅僅要由北約的新成員國回答,那些老成員國也需要一個明確的答案。他們要問,難道一定要以這樣的外交僵局收場嗎?

事實是:這堆爛攤子遠遠不止是普普通通的意見不和。在北約內部的意見分歧是很嚴重的,這樣的分歧在歐盟內部也同時存在。

我們要問,如果境況這麼艱難,為什麼還需要這樣一個已經癱瘓的組織呢?現在的北約還和50年前一樣,是一個強有力的軍事聯盟嗎?北約難道成了另外的一個歐洲安全合作組織?或者說得更尖刻一些,一個僅僅是提些呼籲,做些空洞的決議的研討會?這些問題在法國,德國和比利時使用否決權以後變得更加敏感。

北約現在的狀況就已經夠糟糕了。在共產主義陣營解體之後,北約一直在尋找其存在的意義。在對阿富汗塔利班宣戰時,北約在歷史上第一次提出聯盟協同作戰的要求,但是沒有響應。在和國際恐怖主義的鬥爭中,這種聯盟協同作戰的要求也僅僅是次要的。北約各個其他成員國和美國之間的軍事實力相差懸殊,其距離大約有十年。沒有美國的北約在軍事上幾乎是零。

這導致了嚴重的政治後果。美國再也不需要北約了,美國完全可以對北約以及歐洲置之不理。歷史上親美情緒不濃的法國可能覺得無所謂,但是歐洲的其他國家在心理上可能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這很有可能是北約分崩離析的前兆,也可能是歐洲統一夢想的終結曲。

導致北約一蹶不振的罪魁禍首是美國,它已經習慣了獨斷專行,濫用淫威。但是德國和法國也有責任,是他們首先打破了聯盟的規矩。這場一觸即發的伊拉克戰爭,不僅僅可能會給中東地區產生影響,對北約也會產生致命的打擊。在北約存在的50年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危機。從這個角度,人們才能發現,為什麼北約秘書長羅伯遜不想幹了,而提前一年就提出了隱退江湖的要求。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