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約峰會 聚焦阿富汗

2012年5月20日

北約峰會在芝加哥召開,重點關注阿富汗問題。而法國新總統奧朗德的提前撤軍計劃則與整個會議主題格格不入。

In this Monday, Sept. 19, 2011 photo, a German soldier rests during a break while on long term patrol near Char Darah, outside Kunduz, Afghanistan. As the U.S. and NATO mark 10 years of war in Afghanistan, a grim picture emerges from scores of interviews over six months across the country with ordinary Afghans, government officials, soldiers, and former and current Taliban. (ddp images/AP Photo/Anja Niedringhaus)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是北約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峰會,與會代表來自60多個國家,而北約總共才只有28個成員國。本次峰會為期兩天(5月20日、21日),會址則是歐巴馬總統的家鄉芝加哥。會議的主題則囊括了"靈巧防務政策"(如何將各成員國有限的軍力有效地整合起來)、導彈防禦系統、以及歐洲戰略核武器的未來命運等議題。

而東道主歐巴馬則最關心阿富汗駐軍問題。按照此前計劃,北約部隊將在2014年底前逐步撤出阿富汗。而新上任的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則醞釀在今年底就將法國維和部隊提前撤離。同時,德國等其他國家也同樣面臨著國內民眾的壓力。

倉促撤軍後果嚴重

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官員裡德爾(Bruce Riedel)認為,倉促撤軍會帶來嚴重後果。他認為,只有在實施了考慮周全的撤軍計劃的前提下,方能在2014年移交權力。2009年,裡德爾曾任歐巴馬內閣的阿富汗及巴基斯坦戰略評估委員會主席,他表示,本屆峰會上,急於撤軍的奧朗德將會受到其他北約國家的壓力。

此外,裡德爾還指出,倉促撤軍將會造成棘手的物流問題。在巴基斯坦關閉邊界、禁止北約部隊通行後,維和部隊不論是進入或是撤出阿富汗都變得異常困難,成本高昂。去年11月,北約發動的空襲中導致24名巴基斯坦士兵不幸喪生,此後巴基斯坦便關閉了邊界。圈內人士認為,巴基斯坦顯然已經有意重開邊境。該國總統也將出席本屆北約峰會。

阿富汗兵靠譜麼?

裡德爾認為,目前從阿富汗傳來的盡是好消息。基地組織高層受到了重創,塔利班影響力式微,北約部隊培訓阿富汗本土安全力量的工作看似也取得了良好進展。目前,總共有35萬阿富汗士兵正在接受訓練,比3年前翻了一倍。裡德爾認為,2014年後,阿富汗軍隊將能夠勝任壓制塔利班的工作,而無需外國部隊協助。

而其他專家則對此表示質疑。美國現役中將巴爾諾(David Barno)、伊克薩姆(Dr. Andrew Exum)及埃爾文(Matthew Irvine)認為,美軍並未十分重視阿富汗部隊的培訓,2014年後,阿富汗部隊的能力未經檢驗,很可能仍需美國及其盟友出面打擊塔利班。這三名中將還指出,除了塔利班,阿富汗防務還面臨著腐敗及毒品交易等問題,這些問題鐵定無法在2014年前解決。

2014年後怎麼辦?

本屆峰會上,各國代表不僅僅將討論2014年之前的撤軍計劃,也將討論2014年之後北約在阿富汗發揮的作用。5月初,美國總統歐巴馬與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Hamid Karzai)簽署了雙邊合作協議,有效期至2024年。按照協議,美國將在資金及物流上為阿富汗本土安全部隊提供協助,作為回報,美國也將能使用阿富汗的一些設施,以便打擊基地組織。

早前,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也曾對媒體表態,認為2014年後阿富汗的本土安全力量依然需要進一步的培訓指導等協助,而北約在其中的角色則將發生轉變。但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資金。就此,北約在7月還會於東京專門召開會議。但拉斯穆森也表示,在芝加哥的峰會上就有望獲得相關國家初步確認。

歐巴馬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多尼倫(Tom Donilon)上周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稱,英國已經確認將每年出資1.1億美元,澳洲每年1億,德國從2015年起每年出1.95億。

就在上周,德國也與阿富汗簽署了夥伴合作協議。在北約峰會期間,多尼倫希望能有更多國家表態願意出資。而就在剛剛舉行的G8峰會上,人們並沒有就向阿富汗出資問題作出明確表態。峰會的閉幕聲明只是含糊其辭地寫道:"願意採取步驟,減低過渡時期對經濟的影響,並協助阿富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Christina Bergmann 編譯:文山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