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韓餐廳員工逃亡韓國是被拐騙還是自願?

Fabian Kretschmer
2018年5月16日

2016年,在中國的一家北韓官辦餐廳的12名員工集體逃亡韓國。然而2年過後,這些人現在聲稱她們是被韓國特工綁架到韓國。

Nordkorea Zwangsarbeiter im Ausland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Lee Jin-man

(德國之聲中文網)對於目前被監禁的前韓國總統朴槿惠來說,這是在她被醜聞和政治危機蒙上陰影的執政期內發生的一次重大事件。

2016年4月,其保守黨政府宣佈,在中國東部港口寧波的北韓餐廳的12名女服務生和一名經理已經逃往韓國。

這次逃亡事件被認為是一個具有政治背景的爆炸性新聞。一般來說,被派往國外北韓國營餐廳工作的雇員都是國內精英。這一引起轟動的事件立即成為國際媒體爭相報導的頭條。當時媒體紛紛報導說,13名員工集體逃亡清楚地表明,即使在北韓高級幹部家屬中,對統治者金正恩的忠誠度也會消失。

驚人的轉變

該事件發生2年多之後,情況突然出現180度大轉彎。逃亡韓國的飯店經理許康日(Huh Kang-il)如今在韓國JTBC電視台示,"這是一次綁架事件。這我是知道的,因為是我本人實施了綁架。"一名臉部被打上了馬賽克的匿名女服務生也表示:"我想回家。在這裡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很想念我的父母。"為了證明其身份的真實性,電視台展示了這些女服務生的所謂北韓護照和他們通過馬來西亞到韓國時的機票。

早在2016年北韓當局就強調,這些北韓公民被送往韓國違背其意願。此外,在金正恩與文在寅舉行峰會前夕舉行韓朝談判期間,北韓也一再要求讓這些女服務生返鄉。大多數觀察人士當時認為這是一個毫無根據的指控,因為有誰會自願重新返回北韓呢?

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林吉賢(Lim Ji Hyun)也是返回者之一。她在北韓電視台介紹了她重返北韓的原因。圖片來源: Uriminzokkiri TV

自願返回者

不過,生活在韓國的3萬北韓人中,每年確實會有十幾人自願返回北韓。在很多情況下,債務纏身是其重新返鄉的原因之一,或者是因為人到暮年希望落葉歸根。再有就是許多老一代北韓難民難以融入韓國社會。他們經常對新生活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返回者在北韓通常不會受到被嚴厲判刑的威脅。畢竟他們對平壤政權來說具有不可估量的宣傳價值。他們被迫在電視影片中大談"共產主義體制的優越性。"

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林吉賢(Lim Ji Hyun)也是返回者之一。她在北韓電視台介紹了她重返北韓的原因。

為競選製造假逃亡

尤其是左翼韓國報紙曾一再對12名北韓女服務生的逃亡是否真的出於自願表示懷疑。 因為有很多問題都沒有得到解答:為什麼人權律師與北韓女服務生接觸的要求一再被拒?

為什麼從中國途徑東南亞的危險逃亡過程只有2天,而不是通常的數周。為什麼韓國當局直接公佈該事件,而不是像往常那樣為了保護其北韓親人的安全而共同保持緘默?

事件發生的時間令很多政府批評人士產生疑問。因為當時韓國議會大選在即。以朴槿惠總統為首的保守黨發生內訌。因此她必須要獲得成功。此前她曾多次打"北韓牌"來調動其核心選民。

據脫北的餐廳許經理說,是韓國特工組織了這次集體逃亡。此前在金正恩進行系統性大清洗時,他的5位同學被處決。2014年1月,秘密受僱於韓國情報部門的許當上了餐廳經理,但是不到2年之後,他作為線人的活動面臨暴露的危險。

這位餐廳經理計劃在與其接頭的秘密特工的幫助下逃亡韓國。但是接頭人堅持要他帶上其員工。這位男經理說:"他威脅我說,如果我不帶上這些女服務生,他會向北韓使館出賣我。"

12名女服務生直到車開進韓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時還一直以為她們只是被派往一家新餐廳。由於馬來西亞與北韓簽有免簽協定,因此北韓人入境馬來西亞毫無問題。

韓國情報部門捲入政治操縱醜聞也不是第一次。最近的一次是在2013年的競選活動中,當時的情報總監通過大量偽造的Twitter個人帳戶對保守派女候選人,也就是後來當選為總統的朴槿惠給予支持。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K. Hong-Ji

情報機構有必要改革

自70年代初以來一直對北韓進行報導的記者基爾克(Donald Kirk)說:"她們的指控是否屬實我表示懷疑。因為為避免其家鄉親人受到威脅,他們絕不會公開承認她們逃亡是出於自願。 "基爾克指出:"要想弄清楚他們當中誰講的是真話是不可能的。"

然而,韓國情報部門捲入政治操縱醜聞也不是第一次。最近的一次是在2013年的競選活動中,當時的情報總監通過大量偽造的Twitter個人帳戶對保守派女候選人,也就是後來當選為總統的朴槿惠給予支持。在20世紀60年代的冷戰高潮時期,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Park Chung Hee)將情報部門建成了一個殘酷的監視機構。批評人士說,該機構至今都還沒有進行充分的改革。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