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十八大前夕,四川萬人襲警

2012年10月18日

中共十八大前夕,四川瀘州發生一起群體事件。維權人士表示,十八大以後,此類事件不會減少,只會增多。

Chinese police officers in anti-riot gear patrol the streets of Xintang in southern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Tuesday, June 14, 2011. Security forces patrolled the streets and manned roadblocks Tuesday in the southern Chinese city where rioting factory workers attacked police stations and torched vehicles over the weekend, residents said. (Foto:AP/dapd) CHINA OUT
China Unruhen Südchina Xintang Protest Demonstration Polizei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四川瀘州的一起群體事件,因為發生在中共十八大前夕而備受矚目。但是,沒有因為發生在這樣的日子,該事件就和其他群體事件有什麼區別:都是先口口相傳,再經微博等網路平台傳播,成千上萬民眾聚集洩憤,政府強力鎮壓,召開記者會發布不同於民間版本的官方消息,最後強調"希望廣大市民,不信謠、不傳謠"。

讀者首先看到的是零散的網路消息,經媒體整理後發現事件經過大體如下:10月 17日傍晚5時許,一名司機駕駛貨櫃車運魚到瀘州市龍馬潭區紅星村農貿市場時,輕微碰撞了一名執法交警,交警要扣下他的駕駛證並罰款人民幣3000元,司機不願接受,與交警發生肢體衝突,附近兩名交警加入斗毆,"把司機活活打死了"。

數千名群眾圍觀交警暴行,要求他們對司機的死亡負責。防爆警察增援,施放催淚彈鎮壓,群眾聚集上萬,雙方發生肢體衝突,多輛警車被掀翻或燒毀。

截然不同的官方版本

當地時間10月18日上午8點30分,瀘州市政府就此事件召開記者會。根據會議通報, 同樣在上述時間,瀘州市110指揮中心發出指令,龍馬潭區紅星路發生交通擁堵,要求附近交警及時趕赴現場疏堵,兩名輔警立即執行。在現場維護時,他們發現一輛大貨車違章停車,隨即喊話要求該貨車駛離,但該貨車司機拒不配合,辱罵執勤輔警,雙方發生抓扯。

警方一直有說法,奈何民眾不相信圖片來源: AP

接下來警察非但沒有粗暴打人,反而積極地救死扶傷:其間司機突然不適,並 呼叫"車上有藥",輔警上車尋藥未果後,當地群眾在車內找出藥品給司機服下,此後司機不適加重,輔警隨即呼叫。指揮中心通知120救護車趕赴現場施救,貨車司機經現場搶救無效死亡。

通報稱,在處置、施救過程中,現場逐漸聚集較多群眾。部分情緒激動人員襲擊前來處置事件的警車。事件中,有7輛警車被推翻,其中5輛警車被點燃,2輛警車被燒毀。通報沒有照例像其他群體事件通報中那樣,使用"不明真相的群眾",但是對於群眾"情緒激動"的原因,仍然做這樣的解釋。

通報照例說,事件發生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立即趕赴各個現場。"10月18日2時30分左右,死者家屬自願將遺體送往市殯儀館,此後事態逐漸平息。公安機關現場帶離20人。"希望廣大市民,不信謠、不傳謠。"

維權人士對十八大不抱希望

瀘州事件在網路上引起強烈反響。學者吳祚來說:"說到滬州事件,就像孩子們牢記的那句話,時刻準備著,那些對社會嚴重不滿的人,只要事態一嚴重,就會出來造成動蕩,他們為什麼對社會不滿?因為貪腐,因為社會嚴重不公,他們冷眼看著,等著,時間一到,火就燃燒起來了,此起彼伏,當政者要改變的是自己了,維穩的路走到盡頭,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網民蔡敏燁說,這種事情發生在上海的話,估計都沒有人圍觀,因為相信警方能公正處理。 一件普通的糾紛能發展成這麼大的騷亂,只能說明當地政府和警方,失去民心,毫無公信力。

學者對十八大不飽希望圖片來源: AP

著名維權人士黃琦不同意這樣的看法,他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不僅在四川,而且在全國各地,警方及整個公權力在暴力執法的過程中,可信度都非常低。長期以來,民眾得到的消息和官方的版本截然不同,導致民眾對於官方根本不信任。中國政府十年維穩中,冤情層層累加。同時,政府指揮下的非法警務活動日益增加,官民矛盾愈見尖銳。而且,維權人士和報導真相的新聞記者長期遭到打壓。他預言,以後此類事件不會減少,只會增加。

黃琦說,他對中共十八大以後的政改不抱希望,因為這樣的故事已經重複了無數遍。民眾從期望,失望,走向絕望,官方打壓導致群眾絕望感日益加深。只有民眾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利,而不是寄望於官方的恩賜或退讓,中國的民主才有希望。

作者:張平

責編:雨涵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