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地震將如何影響印巴關係
2005年10月13日自然災害是不看國界,也不認什麼有爭議分界線的。周六克什米爾印巴控制地區全都遭受了嚴重的地震。雖然巴控地區的損失遠遠大於印控地區,但是印控地區的死亡人數高達1千多人。
被人們大加贊譽的「友誼橋」也在地震中受到破壞。數月來從印度斯利納加前往巴基斯坦穆扎法拉巴德的汽車曾定期從這座橋上通過。但是損失歸損失。這場地震卻明顯拉近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鄰國的距離。
印度總理辛格已經表示,願意為巴基斯坦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周二滿載了藥品,毛毯和帳篷等援救物資的印度空軍的首架飛機飛抵伊斯蘭堡。雖說災難中相互援助並沒有什麼可值得大驚小怪的。但是要知道,這類善舉在印巴過去的數十年時間裡是無法想像的。
當然如果印度能為巴基斯坦提供直升飛機,向邊遠災區運送救援物資的話就更好了。但印度沒有這樣做。雙方的芥蒂還是太深了。
雖然災區的居民目前並不關心印巴關係問題。但由於地震造成了慘劇,印巴雙方可能會放鬆對克什米爾邊界的控制。而且幾個月來已經多次傳出雙方要建立軟性邊界的消息。
對峙國家在自然災害中共同展開救援行動的例子歷史上並不是絕無僅有。比如1999年,博斯普魯斯海峽邊發生了地震後希臘和土耳其共同採取了救援行動。此後甚至出現了「地震外交」這一名詞。或許是悲慘的共同遭遇喚起了人們的相互同情心,分歧被暫時拋在了一邊。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和平進程到不完全要靠這類情感來維系。這一和平進程已經開始了兩年。比如,以前當有消息報導說有個巴基斯坦孩子因心臟病必須到印度的一家專科醫院接受複雜的手術治療時,不知有多少素不相識的印度人聞訊後表示願意為這個孩子的家庭提供無私的幫助。值得慶幸的是,南亞的大多數政治家們終於明白了,他們不應當繼續長期對老百姓之間相互存在的好感再背道而馳了。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