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八月22日至24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的金磚峰會上,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等五個成員國代表將重點討論吸收新成員國的問題。共有22個國家,其中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印度尼西亞、伊朗、阿根廷以及衣索比亞等國均表達出了加入金磚共同體的意願。
南非駐金磚合作機制大使索科拉爾( Anil Sooklal)八月初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金磚五國領導人將就接受新成員國事宜發表聲明。而這一舉措將使全球秩序發生決定性的變化。"
金磚峰會 南非迎接習近平、盧拉等領導人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俄烏戰爭、對俄制裁、美元主導地位引發的批評以及全球性的力量對抗:金磚集團峰會不僅僅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同西方陣營漸行漸遠的表現,同時,也反映出了這些國家日益增長的自信。
來自北京的挑釁 中國問題專家菲力克斯‧李(Felix Lee)對德國之聲表示:"金磚各國的反美傾向,正令中國從中受益,而這也正是中國利用金磚國家所要達到的目標。"
菲力克斯‧李表示,同七國集團相比,金磚合作機制雖然還遠遠沒有形成一個運作自如、相互信任的國家聯盟,"但北京的首要目的是,部分地消減美國所能發揮的作用。"
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迅速提升。圖為一家中國公司正在為烏干達一個村莊安裝衛星天線。圖片來源: Zhang Gaiping/Xinhua/picture alliance 當然俄羅斯也在追求其本國的戰略利益。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者 曼霍爾德(Günther Maihold)表示:"俄羅斯是想利用當前的形勢,將白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盟友拉進金磚組織。對普丁來說,金磚國家的擴展有利於讓他擺脫國際孤立。"
飽受爭議的擴編計劃 普丁的國際孤立在本次峰會上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參加本次峰會的共有來自71個國家的代表,但普丁本人卻無緣實體與會:由於涉嫌在烏克蘭犯下戰爭罪行,他本人正被國際法庭所通緝。
不過,金磚國家的擴充計劃在集團內部也頗有爭議。曼霍爾德認為,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國並不想同新成員國分享現有的影響力,更不希望新成員加入後帶來更多的新問題。因此,上述三國對擴編興趣不大。
在擴編問題上,金磚五國內部意見並不一致。圖為今年六月的金磚外長會議。圖片來源: Russian Foreign Ministry Press Service/TASS/picture alliance 曼霍爾德說:"如果每個成員國都拉自己的盟友加盟,就會加劇集團內部的分化和對抗,因此,擴編問題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
南非外長潘多爾(Naledi Pandor )今年四月就已明確表示,各方應首先討論和制定新成員國入盟的標準。曼霍爾德認為,屆時可能會有一些國家成為金磚+(BRICS plus) 成員,但他們將不能享有同原有成員相同的權利和表達途徑。
吸引外國投資 儘管內部紛爭不斷,但金磚集團仍不失為一個國家合作機制獲得成功的樣板。聯合國貿發組織今年四月發布的報告顯示,金磚集團在全球經濟總量中的佔比已經從2010年的18%上升至2021年的26%。
金磚五國在多極世界中展現實力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另外兩個數據也很能顯示金磚的發展潛力:按照聯合國貿易及發展組織發布的報告,金磚各國間的出口,以及外資在金磚各國的投入,都遠遠超過全球平均水準。
無論是金磚五國的經濟增長,還是金磚各國間的貿易中,中國都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中國是巴西、俄羅斯和南非的最大貿易夥伴。只有印度是個例外,印度的最大貿易夥伴是美國,而中國則排名第二。
參與制裁嗎?謝謝,不必了! 曼霍爾德表示,金磚各國的反西方立場,在歐洲引起了廣泛的擔憂。"人們無法擺脫這樣一種印象,即普丁仍能在金磚國家內引起很大的共鳴。金磚國家正在成為其他國家躲避制裁和消除制裁影響的避難所。"
金磚各國避免直接對莫斯科提出批評,圖為俄外長同南非外長的一次會晤。圖片來源: Nic Bothma/REUTERS 金磚各國都沒有參與對俄羅斯的制裁。因此,中國、巴西和印度目前是俄羅斯廉價石油的主要買家。但是,除了廉價能源之外,事實上,俄烏戰爭給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帶來的衝擊尤為嚴重。
不對莫斯科提出直接批評 曼霍爾德表示:"很明顯,各方都不希望俄羅斯阻止和破壞糧食及化肥的供給。"因此,在約翰內斯堡峰會上,大家在俄羅斯議題上有一種心照不宣的共識:"一方面,大家希望制定規則,減輕制裁措施對金磚國家造成的衝擊,另一方面,大家也不希望選邊站,以免被更多地捲入這場衝突。而這也正是困難所在。"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全球南方」(the Global South)和「全球北方」(the Global North)並非地理術語,而更多是經濟術語。它們包括哪些國家? 「南北分歧」、「南南合作」這些字眼指的又是什麼?為何「全球南方」的概念近來頻頻出現? 圖片來源: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在冷戰時期,根據意識形態不同,世界被劃為東西陣營。西方資本主義陣營被看作是所謂的「第一世界」,東方社會主義陣營被看作是「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常常是指經濟水準更為落後的「南方世界」。這種分類如今已經過時。冷戰結束後,按社會經濟和政治特徵劃分的全球北方和全球南方的概念變得更為流行(圖為1955年的第一次亞非會議)。
圖片來源: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簡單來說,全球南方的特點是低收入、人口密集、基礎設施差,可以理解為發展中國家、低收入國家。另一邊的全球北方則主要是指發達國家、高收入國家。「南北分歧」(也稱作「南北差距」,North-south Divide)等術語被廣泛使用。這裡的「南」、「北」並不是指地理方位上的南與北。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pa/N. Shrestha/S. Chirikov 公開學術資料顯示,一般來說,全球北方的定義包括美國、加拿大、幾乎所有歐洲國家、以色列、塞普勒斯、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澳洲和新西蘭等。不過,國際對於全球北方以及全球南方的劃分並沒有公認的界定,也存在爭議和不同的解讀。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R. Rahman 針對全球南方也有著多種解讀。World Population Review網站指出,傳統上,全球南方指的是不發達或經濟處於弱勢的國家。這些國家在歷史上常面臨全球北方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的殖民統治。不過,也存在其他定義,用全球南方來泛指那些受到資本主義全球化負面影響的國家。一般認為全球南方由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太平洋島嶼以及亞洲的發展中國家組成。
圖片來源: Munir Uz Zaman/AFP/Getty Images 如同印度、巴西一樣,中國也自己看作是全球南方國家。聯合國南南合作金融中心有一份全球南方國家名單,該名單目前包括78個國家,名單也被稱為「77國和中國」。
圖片來源: La Nacion/ZUMAPRESS/picture alliance 南南合作(SSC)是決策者和學術界用來描述全球南方國家在各個領域交流與合作的一種術語。公開資料顯示,南南合作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55年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的萬隆會議(圖),被認為促進了南南合作的形成。聯合國在2003年12月23日通過的58/220決議中,將每年12月19日為南南合作日,後來又改為9月12日。
圖片來源: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一段時間以來,「全球南方」成為輿論熱詞(圖為2021年的金磚峰會,金磚強調南南合作)。印度2023年初舉行了「全球南方國家之聲」線上峰會;日本在接任G7輪值主席國時主張加強與全球南方的關係;2023年2月的慕安會還設置了「南北合作」專場,強調西方要爭取全球南方。這些變化與俄烏戰爭以及中國崛起不無關係。華盛頓外交關係委員會的菲克斯(Liana Fix)對DW表示,西方正在努力防止俄羅斯在烏克蘭取得勝利,也在試圖制衡正在崛起的中國。「西方第一次要依靠全球南方國家,而這些國家第一次可以反過來利用其對西方的影響力。」
圖片來源: BRICS Press Information Bureau/AP/picture al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