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經濟框架」納台灣? 美又「戰略模糊」
2022年4月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貿易代表戴琪週四(3月31日)拒絕透露台灣是否會被邀請加入拜登政府的「印太經濟框架」,引發參議院批評,認為將台灣排除在外將錯失機會。父母來自台灣的戴琪如何回應受到關注。
台灣表示希望成為即將出台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的正式成員,這也是政府為應對其所說的北京在該地區不斷增加的經濟和軍事脅迫而做出的努力之一。
美國政府表示,仍在起步階段的「印太經濟框架」旨在建立靈活的經濟框架,,使成員在供應鏈安全、基礎設施、勞工標準、清潔能源和其他問題上保持一致,但沒有公開詳細說明任何成員。
戴琪在美參議院金融委員會表示,稱台灣是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但尚未就成員資格作出決定。
當參議員梅嫩德斯(Bob Menendez)問及台灣是否會被邀請加入該框架時,戴說:「關於台灣這一點,我們正在與那些有興趣加入這個框架的人進行一般性對話......是否參與『印太經濟框架』仍在考慮之中,據我所知,還沒有做出任何決定。」
梅嫩德斯回應說,台灣與美國經濟安全交織,是重要的戰略和貿易夥伴。他說:「我從這個回答中感覺到,我們不會把台灣納入『印太經濟框架』的範圍,這就錯過了一個機會。」
跨黨派議員促納入台灣
在這次交流之前,來自兩黨的200名國會議員,包括共和黨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切尼(Liz Cheney)和斯特凡尼克(Elise Stefanik),以及民主黨員劉雲平、卡納(Ro Khanna)和斯洛特金(Elissa Slotkin)等在3月30日寫信敦促戴琪和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邀請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框架」。
這封信被張貼在民主黨眾議員席瑞斯(Albio Sires)的議會官方網站上,他也簽署了這封信。信中提到:「台灣的加入也將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即美國與它的盟友和夥伴站在一起,不會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欺負。」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台灣參與該計劃可能會使該地區的國家因擔心激怒北京而對加入該計劃猶豫不決,因為北京反對將「印太經濟框架」作為華盛頓試圖遏制中國崛起的工具。
據兩位瞭解雷蒙多在閉門會議上發表這一言論的消息人士稱,她上週告訴參議院財政委員會成員,美國政府目前沒有考慮將台灣納入其中。
路透社引用一位消息人士說:「我認為這說明了一個更廣泛的問題,即我們的貿易議程有時與我們的外交政策議程不一致。」
商務部將路透社的評論請求轉給了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該委員會也表示尚未就成員資格做出決定。
中國如何看待「印太經濟框架」
根據人民網在3月19日發表的文章,華東師大亞太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陳曉晨說,「印太經濟框架」將成為美國主導下的「經濟小集團」,特徵「一是意識形態先行,具有明顯的價值觀色彩;二是針對性強,明確將中國排除在外;三是封閉性和排他性強,成員將會是美國『精心選擇』的;四是約束貿易本身,鼓吹在供應鏈上與中國『脫鉤』。」
中國市場學會海疆絲綢之路工作委員會主任王曉鵬則告訴人民網,宏觀來看,美國要借「印太經濟框架」之名,「深度整合印太地區盟友、夥伴關係」,微觀來看,「其根本目的還是利用機制的疊加挖各國經濟的牆腳,滿足美國一國的經貿需求」。
文中引述的三位專家,包括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研究員張茉楠都認為,「印太經濟框架」在「代表性、排他性和實質性三大目標註定無法同時實現」,最後「可能只會得到一紙缺乏實質內容的宣言,缺乏實質性內容」。
(綜合報導)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