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印尼羽毛球協會和亞洲羽毛球協會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張志傑在被送往醫院後,於6月30日夜間23點20分不幸身亡。「亞洲羽毛球協會、印尼羽毛球協會、亞青賽組委會深感悲痛,並向張志傑的父母、家人以及中國羽毛球協會表示最深切哀悼。」
擁有中國官方背景的重慶《上游新聞》援引「疑似張志傑姊姊的網友在微博發文」質疑「現場救治不及時」。
從現場電視畫面中可以看到,事發前,日本選手川野壽真正在準備發球,剛要擺出接發球姿勢的張志傑突然暈厥向前倒地,隨後還發生抽搐。大約十秒後,一名身穿中國隊教練服的男子進入場內查看張志傑的情況,川野壽真也在查看對手傷情後與裁判交涉。此後又過了大約半分鐘,醫療人員才來到倒地的張志傑身邊,並在大約一分多鐘後將其抬離賽場。從倒地到離場的約兩分鐘時間內,張志傑沒有得到任何心肺復甦治療。
《上游新聞》還採訪了兩名重慶急診醫生指出,從現場影片看,「的確救援反應有些遲鈍」,強調對於搶救運動性猝死而言最關鍵的就是第一時間施救,「現場醫療人員在判斷球員失去知覺之後,應該第一時間按照急救流程做心肺復甦,並使用體外除顫器」。而日惹賽場的急救人員在現場並未進行這些操作,也就是說錯過了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黃金4分鐘」時間。
中國羽毛球協會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對張志傑去世深感悲痛,「我們對社會各界對張志傑的關心和幫助表示誠摯感謝。我們將盡最大努力為張志傑的家人提供幫助。」協會還表示,截至目前,印尼當地醫院尚未查明運動員具體死因。該機構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披露,就外界擔憂張志傑未得到及時治療一事,正與印尼方面溝通。
印尼羽毛球協會則在7月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張志傑在暈倒後約兩分鐘被救護車送醫。抵達日惹的薩爾吉托綜合醫院後,不幸在23點20分左右宣告死亡;醫院的治療結論指出,張志傑遭遇了心臟驟停。
在次日的亞青賽上,現場球員和官員為張志傑默哀一分鐘。
(綜合報導)
如何進行急救?
在人的一生中,心臟大約會跳動30億次。心臟病,也絕非中老年人的專屬。關注心臟健康越早越好。
圖片來源: Fotolia/Dmytro Tolokonov在一項跨國調查中,許多受訪者都認為心臟病只是中老年人的問題,和30歲以下的人無關。但是德國心臟協會指出,保護心臟越早越好。畢竟我們只有一顆心臟,因此務必要注重健康飲食、加強體育鍛煉。
圖片來源: Fotolia/Jacek Chabraszewski心臟是一個異常精巧的器官。本質上,心臟就是一團拳頭大小的肌肉,中間有空腔。每分鐘,這團肌肉要收縮、發送數十次,每天泵出的血量達一萬升。而在重體力活動時,心臟的輸出量甚至能上升到平時的5倍。
圖片來源: Zoonar/picture alliance但是心臟可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團肉。心肌可以像普通的骨骼肌一樣有力地收縮,但是其耐力卻非常驚人,可謂不知疲倦。而且,心肌細胞相互連接,從而確保整塊心肌一起跳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我們無法通過意志來控制心跳。心臟的跳動不必依靠神經調節,他有自己的節拍器:竇房結(Sinus nodes)裡的特殊心肌細胞能夠產生周期性的電訊號,迅速傳導至整個心臟,從而讓心肌一起跳動。如果竇房結發生病變,房室結(Atrioventricular node)就會發揮節拍器的功能。
如果遇上室顫等心律嚴重失常的情況,心肌就會一直維持緊張狀態、無法放鬆。這導致心臟無法向全身泵出血液。此時,心臟除顫器能夠通過電擊,使心髒恢復正常節律。心臟除顫器操作簡便,不一定需要專業人員操作。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如果心臟跳動地過於緩慢,病人就需要一個人工心臟起搏裝置。它能夠發送電脈沖訊號,引導心肌有序地跳動。世界上第一個植入式心臟起搏器誕生於1958年。而當今的心臟起搏器,壽命則在5~12年之間,平均為8年。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進行心臟外科手術時,醫生會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此時,人工心肺循環機接管血液循環,臨時替代心臟以及肺的功能,為全身輸送血液以及氧氣。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現代的心內科手術,則讓醫生無需開胸就能探查心臟內部的情況,甚至進行一些手術操作。心內科醫生從腹股溝、手肘或者手腕處導入導管,沿著血管將內窺鏡伸到心臟處。病人只需要接受局部麻醉即可。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ndreas Gebert如果心臟瓣膜缺損,就需要替換一個新的。有時,醫生會使用豬的心臟瓣膜,有時則使用金屬的人造瓣膜。而最新的塑料瓣膜甚至可以折疊,從而可以在心內科手術中通過內窺鏡的導管輸送到患處。病人則免去了開胸之苦。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心臟向全身輸送血液,而心肌本身也同樣需要血液供應。冠狀血管就是心臟向自身供血的血管。如果冠脈堵塞,就會導致部分心肌缺血壞死,即心肌梗死。心臟外科醫生可以為堵死的血管「搭橋」,繞開堵點。「搭橋」手術所需的材料,則可以是取自病人其他部位的一小段靜脈,現在也可以是塑料的人造血管。圖中的綠色部分,就是取自病人大腿的一段靜脈。
心血管狹窄,也會造成心肌供血不暢。心臟支架可以在血管狹窄處將血管「撐寬」。心臟支架通過內窺鏡置入,支架移動到患處後展開。通常,心臟支架都是金屬制的,病人還可以通過服用藥物來為心臟支架增加塗層。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全世界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是在1967年進行的。如今,心臟移植已經不再是新鮮事,全球每年會進行數千起這樣的手術。移植的健康心臟來自於他人的遺體捐獻,而接受移植的人,則必須終生服用藥物,防止自身免疫系統排斥這顆來自他人的心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來自遺體捐獻的移植心臟是極度稀缺品。因此,科學家發明了人工輔助心臟。病人的舊心臟並不會被摘除,而是得到了植入的人工輔助心臟的協助。不過,輔助心臟的動力以及供能裝置則在體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醫學界的一大夢想就是實現完全人工心臟。即完全內置,無需在身上連接許多導管,並且能夠持續工作很多年。2013年以來,全球已經有過幾例試驗性的完全人工心臟植入手術。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