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危機談判依舊無果 澳總理呼籲中國為烏克蘭發聲

2022年2月13日

一個電話接著一個電話,面對集結在烏克蘭邊境的俄羅斯部隊,美歐最高層正在進行外交努力。不過,與普丁的電話會談並沒有帶來多少進展。德國總理肖爾茨即將啟程前往烏克蘭和俄羅斯,進行新一輪的面談。澳洲总理莫里森則呼籲中國不要對烏克蘭危機保持靜默、為基輔發聲。

2月13日,烏克蘭人在基輔街頭遊行,反對俄羅斯可能的侵略行為
2月13日,烏克蘭人在基輔街頭遊行,反對俄羅斯可能的侵略行為圖片來源: Bryan Smith/ZUMA Press Wire/Zumapress/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華盛頓總統辦公室消息,美國總統拜登和俄羅斯普丁在周六(2月12日)通話約一小時,聚焦烏克蘭問題。拜登警告普丁,如果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進攻,將產生「迅速和嚴重的後果」。拜登還強調,入侵將帶來巨大痛苦並損害俄羅斯的聲譽。這位美國總統重申,華盛頓仍然準備進行外交談判,但「同樣為其他情況做好準備」。

普丁則批評了西方對烏克蘭的態度。克裡姆林宮抱怨说,解決危機的努力陷入了「死胡同」。據克裡姆林宮称,普京在與拜登的談話中表示,西方國家沒有對烏克蘭施加必要的壓力,讓其履行義務。

拜登和普丁2月12日通話一小時,談判烏克蘭危機圖片來源: Jim Watson/Grigory Dukor/AFP

據德新社報導,在拜登和普丁的電話交談後,一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說,美方在歐洲安全問題上提的想法也考慮到了莫斯科的一些關切,但他沒有進行更詳細的闡述。據美國政府消息人士說,這次電話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過去幾周的態勢。

俄羅斯官媒塔斯社報導稱,普丁的外交政策顧問烏沙科夫(Juri Uschakow)表示,美國關於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的警告是「歇斯底里的」,不過他表示這次拜登與普丁的通話是「相當平衡和符合事實的」。

馬克宏的第二次嘗試

在與拜登會談之前,普丁與法國總統馬克宏也通了電話,馬克宏本周早些時候曾訪問莫斯科、與普丁會面。據法國方面稱,這次通話是關於如何執行明斯克協議。據巴黎總統辦公室稱,在90分鐘的談話中,馬克宏告訴普丁,進行嚴肅的談判與繼續升級烏克蘭的緊張局勢是不相容的。

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集結了大量軍隊,此外還在鄰國白俄羅斯和黑海舉行軍事演習。然而,莫斯科否認打算對烏克蘭發動攻勢。

馬克宏在本周曾前往莫斯科和基輔,他在2月7日與普丁進行了「長桌會談」圖片來源: Sputnik Kremlin/AP/picture alliance

除了拜登、馬克宏與普丁通話之外,其他方面的外交努力也在繼續。據愛麗舍宮的消息,馬克宏仍在與德國總理肖爾茨以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肖爾茨計劃在周二(2月15日)前往莫斯科與普丁會面,這位德國總理也準備周一在基輔與澤倫斯基會面。

烏克蘭總統:要防止恐慌性宣傳

美國政府周五表示,認為俄羅斯有可能在2月20日北京冬奧會結束前入侵烏克蘭。《紐約時報》寫道,美國收到的情報顯示,俄羅斯正討論將下周三(2月16日)作為採取軍事行動的目標日期。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對此非常不滿,指責西方代表挑起「恐慌」。他對媒體表示,「我們意識到存在著風險」,但目前關於俄羅斯可能的入侵計劃的訊息「對我們沒有幫助」。

鑑於美國政府的警告,德國也已經敦促其公民離開烏克蘭。其他歐洲國家,如比利時、義大利、西班牙、荷蘭、瑞典等,也發布了類似訊息。此前,美國、英國、丹麥、澳洲、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等國已經呼籲其公民離開烏克蘭。美國國務院周六宣佈,把其在基輔大使館的工作人員減少到「最低限度」。此外,美國軍方正從烏克蘭撤出為訓練目的而駐扎的部隊。其他一些國家也在縮減其在烏克蘭的大使館。

與此同時,荷蘭航空公司KLM暫停了飛往烏克蘭的航班。據荷蘭新聞社報導,KLM航空解釋說,這一決定是在全面分析安全形勢的基礎上作出的,並表示乘客和員工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莫里森點名中國

澳洲周日(2月13日)表示,鑑於俄烏邊境局勢迅速惡化,正在撤離其駐基輔大使館。據路透社報導,該國總理莫里森還呼籲中國不要對危機保持沉默。

莫里森說,局勢正在進入一個「非常危險的階段」,並補充說,俄羅斯針對烏克蘭的「專制的、單邊的威脅、霸凌行動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目前與中國關係遇冷的澳洲政府還向北京發出呼籲,希望中國政府為烏克蘭發聲。莫里森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中國政府樂於批評澳洲......但卻對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邊境集結保持冷淡沉默。」他還稱,「我們看到專制國家聯盟企圖霸凌其他國家,澳洲从未輕視過一點」。

(路透社,德新社,法新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烏克蘭危機 俄羅斯民眾怎麼看?

02:33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