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原材料短缺 德國汽車產業驚恐

Klaus Ulrich
2022年4月1日

因烏克蘭戰爭,重要原材料有可能日益稀缺。對德國汽車製造商而言,它意味著什麼,難以逆料。關鍵產業必須制定新戰略。

Deutschland Zwickau | Volkswagenwerk | Produktion des ID.4
德國汽車製造業面臨供應瓶頸和其它重要原材料成本猛增的巨大壓力圖片來源: Hendrik Schmidt/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面對烏克蘭戰爭,德國汽車產業正承受越來越大壓力。伴隨著新冠大流行瘟疫和半導體危機、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價格暴漲,現在,供應瓶頸和其它重要原材料成本猛增的威脅又接踵而至。 

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發言人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不願就此話題表態,而只通過一電子郵件寥寥數言道:"我們目前收到大量詢問。此話題已有一段時間了。情況不穩定。我們將在最後表決中得到答案。" 這至少表明,局面很嚴重。 

汽車管理中心( Center of Automotive Management )專家‧布拉澤爾( Stefan Bratzel )對德國之聲表示:"不能低估汽車製造商及其供應商即將面對的重要原材料供應短缺局面。它終將導致價格上漲、客戶得不到新車的時間更長、電動汽車漲勢延緩。"

用於半導體生產的氖氣來自烏克蘭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告訴德國之聲,烏克蘭便是貴重氣體氖氣的最重要供應者之一。由於戰爭,歐洲半導體生產就可能受到影響。更糟的是,一段時間以來,全球範圍、以及幾乎所有行業,晶片早就供不應求。半導體生產中使用需要氖氣的高性能雷射器。該協會發言人指出,"未來,原材料將更加吃緊"。迄今為止,鈀和鎳等均進口自俄羅斯。

用於廢氣排放控制和電池的鈀、鎳來自俄羅斯 

汽油發動機中的催化器需要鈀。德國原材料局 (DERA) 的施密特( Michael Schmidt )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俄羅斯擁有 38% 的世界市場份額,是僅次於南非(39%)的第二大供應國 。" 

據這名專家介紹,自2015年以來,鈀價大幅上漲, 2021年6月曾一度達到每盎司(31.1克)2900美元高位,此後回落至1800美元左右,但烏克蘭戰爭爆發後重新上漲,本周早些時候,約為 2270 美元。 

施密特表示,很難想像其它生產國可彌補俄羅斯鈀可能出現的供應匱缺: "鈀市場多年來一直處於赤字狀態。這一局面不會改變。" 

俄羅斯是僅次於南非的鈀生產國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putnik/I. Naymushin

與柴油車所需的鉑相比,汽油動力車排放控制系統對鈀的需求未下降,相反,柴油機還將被汽油車和混合動力車所取代。施密特指出,對俄羅斯的制裁導致的供應短缺暫時能通過庫存彌補, "但是,從長遠看,它難以為繼。南非的產量不能在短期內隨意增加。"

鎳價暴漲 

金屬鎳的價格走勢更極端。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鎳價從每噸 2萬至 2.5萬美元一度飆升至 10萬美元以上,儘管此後有所回落,但大宗商品分析師預計,至年中,鎳價將位於 3.4萬美元區間。 

德國聯邦地球科學與自然資源研究所 (BGR)一名專家對德國之聲表示, "俄羅斯聯邦是全球第三大鎳礦生產國。俄羅斯可能的供應缺失將全面影響鎳金屬精煉產品。臨時供應缺失通常難以彌補。" 

德國汽車聯合會發言人指出,鎳對合金、對鋰離子電池的生產均相當重要,而合金和鋰離子電池則 "對全面轉向電動汽車至關重要,因此,我們預期,對鎳的需求原則上會增加。"

汽車更貴,二氧化碳排放更多 

倫敦咨詢公司"全球數據"( GlobalData ) 警告說,俄羅斯的鎳制裁將推高電動汽車價格,減緩西方經濟體在減少碳排放方面的進展。 

這一論點頗有道理:電動汽車發展得越慢,我們依賴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時間就越長。 全球數據咨詢公司分析師克拉克( Daniel Clarke )指出,"工業化國家尋求加速脫碳進程,現在本是採用電動汽車的關鍵時刻。"

中國坐收漁翁之利

而中國電動汽車及電池製造商則可從俄羅斯的制裁中受益,取代西方客戶,向俄羅斯購買原材料--當然,以更低的價格。 克拉克表示,"在電池金屬供應鏈中,中國已居強勢地位,如能因制裁而廉價購得俄羅斯鎳,其全球競爭地位則將進一步強固。" 

該公司另一名分析師裡德( Lil Read )補充說,留給西方製造商的唯一選擇是擴大與印度尼西亞或菲律賓等其它鎳生產國的商務往來。不過,它會引發更多問題:兩個生產國與西方製造商之間的地理距離大,運輸過程中廢氣排放量增加,若從那裡更密集獲取原材料,環境問題亦將增大。 

此外,由於中資企業在這些國家的主要鎳礦中扮演關鍵角色,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也會增加。

迫切需要新技術、新夥伴

在這一背景下,裡德認為,在遠景上,新電池技術有可能站住腳跟。他指出, "過去幾十年中,電池創新步伐令人驚嘆。但新技術從來不能一蹴而就。如果戰爭繼續,我們預計,不含鎳和鈷的磷酸鋰離子 (LFP) 電池將在中期內得到普及和接受。" 

德國汽車協會認為,烏克蘭戰爭尤其清楚表明,德國和歐盟必須減少對第三方的依賴性。該協會要求德國和歐盟發展、擴大自己的原材料產業,並經由原材料協議確保從境外公平獲取原材料,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和擴大。該協會發言人表示,此外,德國還需要有能源和原材料合作夥伴關係,"目前,在全球範圍的市場分配中,德國沒有發言權。"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