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由於高空強風的影響,日本航空當局周一(8月28日)推遲了可望成為該國首個登月宇宙飛船的發射計劃。
日本的目標是在9月中旬之前向太空發射"月球探測智慧型著陸器"(SLIM),最快可於2024年1月登陸月球。
日本將成為繼美國、前蘇聯、中國和印度之後第五個實現登月的國家。印度"月船三號"探月任務本月取得成功,與日本近期太空任務的挫折形成對照。
日本的探月任務是什麼?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SLIM項目的重點是利用先進的圖像導航技術和輕型硬體實現高精度著陸。
SLIM被稱為"月球狙擊手",其預定著陸點距離目標地點不超過100米。日本航空航天研究開發機構(JAXA)表示,這與傳統的月球著陸器通常為數公里的精確度相比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日本航空航天研究開發機構通過製造輕型著陸器來降低發射成本,並能更頻繁地執行任務。SLIM發射時的重量略大於700千克(1540磅),不到印度"月船三號"的一半。
它使用高效的化學推進系統,包括微型電子設備。
截至今年,SLIM的整體開發成本約為150億日元(1.02億美元)。印度發射著陸器的預算約為7500萬美元。
精確著陸技術為何重要?
日本航空航天研究開發機構說,"精確定位"著陸技術能夠對月球上的岩石和水資源進行更精細的搜索,並通過幫助航天器選擇太陽能發電的最佳位置和避開崎嶇地形來提高其存活幾率。
SLIM計劃在月球風暴洋的馬呂斯山(Marius Hill)附近的一處熔岩洞入口處實施軟著陸。該地點是根據月球軌道器拍攝的高解析度圖像選定的。
日本的太空計劃為何重要?
雖然已有14名日本太空人進入太空,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包括前蘇聯)和中國進入太空的人數,但日本的太空任務主要集中在開發發射器和太空探測器上,並依靠美國和俄羅斯搭載太空人。
日本的目標是在2020年代後半期將一名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作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一部分。
日本先進的圖像技術,如SLIM所用的技術,被視為日本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太空軍事存在的關鍵部分。
半個世紀前的美國載人登月計劃,將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也為後世留下了不少經典語錄。
圖片來源: dapd1961年春天,首先發射人造衛星的蘇聯,又首先實現了載人航天。此時的美國,正在太空競賽中全面落後。於是,甘迺迪總統在國會提出了「十年內載人登月」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次年,他在一場爭取民眾支持的公開演講中說:「我們選擇在十年內登月,不是因為它簡單,而是因為它很難。」
圖片來源: AP美國的登月之路並不順利。除了耗資巨大,NASA還需要克服巨大的技術難題。1967年1月,阿波羅1號飛船在進行地面測試時,因電線短路發生火災,三名太空人不幸犧牲。在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基地,NASA為查菲(Roger Chaffee)、懷特(Ed White)、格裡松(Gus Grissom)設立了紀念碑,刻有拉丁文諺語:Ad astra per aspera,大意為「坎坷之路終抵群星」。
圖片來源: NASA1968年聖誕期間,阿波羅8號首次實現了載人離開地球軌道、載人繞月飛行,人類也首次見到了月球背面的模樣。太空人洛威爾(Jim Lovell)隨後向地面宣稱,見到了聖誕老人。而他的同伴安德斯(William Anders)則在面對記者提問「究竟誰在駕駛飛船」時,給出了妙答:大部分時間都是牛頓在負責駕駛。安德斯還拍攝了這張著名的「地出」照片。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ASA/Cover Images阿波羅11號的登月艙載著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與奧爾德林(Buzz Aldrin)首次實現了載人登月。著陸之後18秒,阿姆斯特朗向地面報告時,順便將著陸地點命名為了「靜海基地」。後來,國際天文聯合會也正式接納了這一命名。
圖片來源: dapd幾個小時後,阿姆斯特朗穿著臃腫的宇航服,踏上了月球表面,說出了名垂青史的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不過,這個腳印並不是阿姆斯特朗,而是屬於15分鐘後出艙的奧爾德林。
圖片來源: NASA阿波羅13號任務差點成為一場特大災難,最終,三名太空人卻在地面人員的全力配合下,駕駛爆炸後的飛船回到地球,成為了NASA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失敗」。爆炸後,太空人斯威格(Jack Swigert)與洛威爾(Jim Lovell)向地面報告時所說的「Houston, we've had a problem」也成為了經典語錄。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onsolidated News Photo/NASA阿波羅17號指令長塞爾南(Eugene Cernan)是迄今最後一個離開月球表面的人類。他在返回飛船之前,他說:「我即將跨出最後一步離開月球表面,回家,是為了有朝一日再次來這裡。我們相信這不會太久。…我們將會回來的,帶著全人類的和平與希望。」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NASA 日本最近遇到哪些挫折?
SLIM的發射推遲了幾個月。由於點火出現明顯問題,日本新一代主力運載火箭H3火箭今年2月首次發射失敗。
2022年10月,日本航空航天研究開發機構使用"埃普西隆"固體燃料火箭發射8顆小型人造衛星,但因火箭升空不久後發生故障而失敗。
日本政府表示,民營企業的項目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除了三菱重工等傳統工業巨頭外,日本商業太空探索公司iSpace和軌道碎片清除公司Astroscale等民營企業也已進入市場,並籌集了數億美元資金。
(路透社)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