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分裂法」是北京踢了個烏龍球?
2005年3月30日「陳水扁為了避免人們指責他額外向中國挑釁,放棄了在集會上發表演講的計劃。這次由執政的民進黨組織的大遊行被稱為『民主嘉年華』,大部分活動都和平進行。由於去年十二月立法院選舉時民進黨遭到失敗,民進黨內批評陳水扁的聲音高漲起來,所以這次大遊行有利於陳水扁團結自己陣營中的力量,獲取他們的支持。
北京的『反分裂國家法』反而加強了陳水扁在台灣政壇的地位,這樣的結果肯定不符合北京的意圖。中國制定此法更像是往自己球門裡踢進了一球,因為它給了台灣贏得世界同情其命運的機會,並以充足的論據說明,歐盟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是何等必要。」
世界報介紹了陳水扁從貧農的兒子上升到律師、市長、最後當選為台灣總統的人生歷程。在談到台北大遊行時,該報寫道:
「直到星期四,54歲的陳水扁才正式宣佈他決定與家人一起參加示威遊行,他長時間的猶豫不決更增添了人們對他可能臨時退卻的猜測。事實上陳水扁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他最喜歡談的題材是民主和獨立,如果他不參加這次他自己多次發出號召的活動,這兩個題材的嚴肅性就會受到人們的質疑。
但是,他參加示威遊行就是向北京的共產黨領導挑釁。這已不是第一次了:2000年,陳水扁選舉獲勝,中華地區第一次出現了政府的民主替代,此後台灣與大陸的關係惡化。在台灣戒嚴時代,陳水扁為反對國民黨威權政府的異議人士作辯護律師,後來出現了反對北京的台灣民族主義,這才使他當上了總統。然而,他上台後減弱了過去要求台灣正式獨立的呼聲,因為這可能意味著與北京開戰。現在這個問題要等到2008年陳水扁第二任任期結束時通過公民投票來解決。
許多人認為,北京共產黨領導人制定反分裂法時主要是想以此制止陳水扁舉行公民投票,所以反分裂法首先是反陳水扁法。長相看起來有些像學生的瘦削的陳水扁是大陸宣傳部門不斷攻擊的對象,中國國家媒體不刊登他的照片,但不斷向他發起激烈攻擊。」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