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反思歷史 德國這樣「療傷」

文木
2019年10月30日

德國聯邦議會文化與媒體事務委員會主席布德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沒有經歷過東德歲月的年輕一代應瞭解德國走過的艱難之路,而不是把民主社會看得理所當然。台灣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認為,德國處理歷史創傷的經驗非常值得台灣借鑑。

Taiwan Taipeh | Der deutsche Taiwan-Dialog über Vergangenheitsbewältigung
活動主題為"集體創傷記憶轉化與再生:人權博物館展示教育實務挑戰" (右三:布德,右五:陳俊宏)圖片來源: DW/S. Liu

(德國之聲中文網)"年輕人往往關注的是明天,是未來,而不是過去,全世界的年輕人都這樣。不過他們必須得知道怎麼去應對一些觀點,如果有一個政黨提出猶太人大屠殺否定論,必須採取應對行動。" 德國聯邦議會文化與媒體事務委員會主席布德(Katrin Budde)談到轉型正義問題時這樣表示,她說"不從歷史學習是很可惜的事情。"

圖片來源: DW/S. Liu

本周三,布德參加了台灣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的活動併發表了講話。布德指出,距離柏林牆倒塌已經三十年,許多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已經對東德威權政權沒有強烈的認知,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更注重這段歷史的普及和反思。

布德也分享了自己在東西德統一時期的那段經歷,提到了1989年10月9日的萊比錫和平示威遊行,她也是示威者之一,當天,來自東德社會各群體的至少7萬人拿出全部勇氣,要求更多自由和民主,向統一社會黨政權發出一個訊號。很多示威者預期會出現最糟糕的局面,他們相信,警方會朝他們開槍。坦克和配備了機槍的部隊已在市內集結待命,準備阻止示威遊行。她回憶說到,當時人們手捧蠟燭走上街頭,表達了和平示威的意願。東德安全力量未出動鎮壓。這一天後來被稱為東德和平革命的"命運之日"。

資料圖片:德國聯邦議會文化與媒體事務委員會主席布德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Skolimowska

延伸閱讀:30年前撼動東德政權的那個夜晚

近幾個月在香港,也爆發示威浪潮,大批港民走上街頭,要求民主和自由,抗議活動多次出現了暴力衝突。布德希望盡量減少暴力的發生,她說,萊比錫的那場示威遊行,俄羅斯並沒有進行干預:"示威者聚集在教堂裡,他們不想看到暴力的出現,避免被挑釁激怒,他們要和平,人們手拿蠟燭走上街頭示威表達和平示威的願望……我希望在香港的問題上,盡量不要發生暴力,我希望那些爭取自由和民主的人,能夠如願以償。"不過她補充表示,香港的訴求得到實現並不容易:"對立面是一個強權,我只能提供道德上的支持,我們也應在德國政壇上進行討論,凸顯香港自由、民主話題的重要性。"

年輕人的反思

這場活動的主題是"集體創傷記憶轉化與再生:人權博物館展示教育實務挑戰"。會議的另外一位發言者、台灣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認為,台灣能夠借鑑德國轉型正義歷的經驗。德國二戰之後首先經歷"去納粹化",東西德合並後又經歷過"去共產主義化"的兩次轉型正義。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陳俊宏指出,東西德統一沒有多久就展開轉型正義的工作,和德國不同,台灣民主化30多年之後才啟動轉型正義,很多人已沒有深刻感受:"一些人要麼覺得議題太敏感,一些人覺得這個話題和我沒有什麼關係。"他去德國的時候發現,德國不僅有許多回顧歷史主題的博物館,也會用一些生動的藝術形式反思歷史,尤其受到年輕人的歡迎。

除罪以後﹕台灣政治受難者眼中的轉型正義

04:38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德國聯邦議會文化與媒體事務委員會布德也談到了年輕人的反思教育,她介紹說,德國政府通過不同表達形式喚醒中青年一代對歷史的關注。這位社民黨人士介紹了一個名為"年輕人回憶"的項目,活動不是設置在大型紀念館,而是在一些特別的地點:"比如去體驗生活,在一個獨裁世界裡的普通一天是什麼樣子的,要讓孩子們親身體會,獨裁政權下,自己的生活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去明白德國走過的路,而不是把民主看得理所當然。"

台灣人權博物館也開始用電影製作、音樂劇、戲劇的形式反思歷史,陳俊宏說,這些新的表達形式"讓不同年齡、不同立場的觀眾參與對話,得到很多回響,特別過去沒有經歷過遭遇的年輕人,他們很容易進入到歷史的情景。"他補充表示, 關於轉型正義,並沒有一個統一做法和標準答案,重要的是:"要喚醒對議題的關注,同時給這個議題以重要性,這樣才有辦法進一步在思考,我們要什麼樣共同的未來。"

延伸閱讀:澎湃、平靜到和解: 從當紅電影《返校》探討歷史傷痛的價值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