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受氣候威脅的阿爾巴尼亞自然遺產

2012年10月31日

在歐洲,阿爾巴尼亞的生物多樣性是獨一無二的。這要「歸功於」該國九十年代以前的閉關自守。自1992年開放以來,阿爾巴尼亞的自然遺產受到了威脅。

A man watches water gushing forth from the dam in Vau i Dejes on the Drin river in northern Albania, some 120 km (75 miles) from Tirana, December 4, 2010, after the KESH power corporation discharged surplus water from its three hydropower plants on the Drin River. Albania's state-owned KESH power utility sees a record hydro output of 7,300 GWh for 2010 due to heavy rains, an amount that would mark the highest such annual production in 25 years, its manager said on Friday. Heavy rains in November and December has caused rivers to overflow their banks and flood 12,000 hectares of farmland in the northern area of Shkoder and the main highways
圖片來源: ddp images/AP Photo/Hektor Pustina

(德國之聲中文網)從世界生態狀況的比較來看,阿爾巴尼亞的排名不錯。在美國耶魯大學對163個國家生態業績進行評估的「環境表現指數」中,這個歐洲小國2012年位居第15位,僅略次於德國(第11位),而遠遠超過美國(第49位)。然而,這項綜合環境狀況、空氣和水的品質、生物多樣性、自然資源和能源等因素的指數,並不完全反映阿爾巴尼亞的現狀:該國自然資源所以得以保存,得益於過去的閉關自守。「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援助的阿爾巴尼亞環保項目負責人赫爾曼•普魯姆(Hermann Plumm)說,要理解這一點,必須瞭解該國變化多端的歷史。

共產主義獨裁者恩維爾•霍查圖片來源: dpa - Bildfunk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以後,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阿爾巴尼亞與蘇聯和中國決裂,政治上日益孤立,導致該國化石能源等資源供應中斷。由於缺乏用於生產能源的原料,阿爾巴尼亞只能利用其豐富的水資源發電。當時修建的多座大型水壩,迄今仍幾乎覆蓋全國的能源需求。由於水能屬於綠色能源,所以,阿爾巴尼亞的排名也位於前列。

費者和車主的時代?

然而,阿爾巴尼亞的現實遠沒有如此充滿綠色,例如,阿爾巴尼亞人平均五分之一的薪水得用於支付垃圾處理費。但是,正如來自瑞士的修女瑪麗亞•克里斯蒂娜•費柏爾(Maria Christina Färber)所說,這並不意味著垃圾真的會被運走。費柏爾多年來致力於環境保護,她認為,上述現象的原因並不僅僅在於阿爾巴尼亞缺乏基礎設施,而且還在於黑勢力助長從義大利進口垃圾的交易,雖然有利可圖,但卻是非法的。進口垃圾取代阿爾巴尼亞本地的垃圾,被倒進垃圾填埋場。費柏爾批評道,除此之外,當地居民對環保問題還不夠敏感,原因在於隨九十年代政治轉型而來的「用過就扔的社會」:「歐式消費行為破門而入,一次性商品和塑膠袋比比皆是,唯獨缺少垃圾處理設施。」

阿爾巴尼亞南部山區風光圖片來源: CC/Godo Godaj

此外,大城市的居民還遭受越來越嚴重的空氣污染之害。阿爾巴尼亞是世界上賓士汽車密度最高的國家,但幾乎沒有一輛車的車齡低於20年。加工不良的柴油產生的廢氣使得大城市裡的人呼吸困難。陳舊的工業設備也帶來了類似的問題,尤其在鋼鐵生產領域。阿爾巴尼亞最大的工業聯合體──愛爾巴森鋼鐵聯合企業年生產鋼鐵75.9 萬噸。1998年,土耳其「Kürüm Holding Co」公司接管了這家企業,並簽署合同,保證長期滿足阿爾巴尼亞的鋼鐵需求。然而,儘管該工廠因為沒有遵守環保規定,在不同的部委遇到麻煩,但是,設備的現代化改造迄今尚未進行。

水是各國渴求的資源

穿越巴爾干半島的德林河,為科索沃、馬其頓、蒙特內哥羅共和國和阿爾巴尼亞的居民提供水源。在阿爾巴尼亞,德林河除了用來灌溉和捕魚以外,還修建了三座大型水庫用於發電。而這正是沿河各國潛在衝突的所在。由歐盟委員會委託進行的一項名為「氣候變化對水和安全的影響」(CLIWASEC)的研究表明,今後幾年,這一衝突將會隨著氣候變化的發展而加劇。因為,巴爾干半島各國今後將面臨終年較高的氣溫,同時降雨量將明顯減少。另一方面,又會面臨洪澇威脅,尤其是在春天。環境技術專業的大學生楊•赫茨伯格(Jan Herzberg)曾受「德國國際合作機構」委託,在德林河畔工作。他說:「由於氣候變化,如今山上冰雪融化的時間提早了,加上突發的大雨,三座大壩只得同時洩洪。」其後果十分嚴重:一萬四千居民流離失所,洪澇摧毀了村莊和城市,農田被沖得無影無蹤。

阿爾巴尼亞97%的電力來自風能圖片來源: ddp images/AP Photo/Hektor Pustina

目前,「德國國際合作機構」正在為德林河沿岸國家制定一個共同洪水預警系統。項目負責人赫爾曼•普魯姆說:「為了能夠控制水患,過去相互仇視的各民族代表也都坐下來共同協商,我們正朝著建立一個有效預警系統的方向前進。但是,主要問題在於缺乏公眾討論,環境和氣候保護還沒有成為阿爾巴尼亞媒體和政治家關心的話題。」

輕的環保運動

阿爾巴尼亞最早投身氣候保護的環保人士之一──澈馬爾•馬托(Xhemal Mato)打算從這方面著手。他是由阿爾巴尼亞各環保組織和致力於環保的個人聯合組成的「生態運動」(Eko-Lëvizja)組織的總幹事,他說:「鑑於阿爾巴尼亞的現狀,以及即將到來的生態危機,必須有人告訴大眾,這一地區的未來可能極其艱難。迄今為止,政治家們低估了我們將要面臨的困境,因此,在適應氣候變化領域還做得太少。」馬托說,「生態運動」有很多打算,該組織要成為當前環境政策的真正反對派,反對存在問題的大型項目,並對阿爾巴尼亞的工業發展實行監督。他說:「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告訴人們:要謀發展,還有其他的、對環境有利的路可走。」

作者:Wiebke Feuersenger
責編:當遠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