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時尚

另類工作方式——你找到生活了嗎?

苗子(綜合報導)
2020年5月14日

推特公司宣佈員工可「永遠」在家辦公。瑞典一些企業實行「每天六小時」工作制已近20年。德國也有軟體公司每周工作四天。哪一款更適合你的生活平衡?

Freiheit
一定要等到退休再開始生活嗎?圖片來源: Fotolia/Andreas Haertle

(德國之聲中文網)推特公司本周宣佈,員工在新冠疫情結束後,也可無限制地在家辦公。該公司的辦公樓將至少關閉到9月。推特人事部門稱:「我們決定開不開辦公室,員工決定是否以及什麼時候來公司辦公。」大部分出差也取消,至少到9月。據報導,推特員工還可以為在家辦公的設備支出最多1000美元。

據推特去年年底的最新數據,該公司有4900名雇員。臉書和谷歌估計員工將在家工作到年底。蘋果據報導則將分批在6月和7月返回公司辦公。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Westend61

在家工作:會太孤單嗎?

據德國政府估計,在新冠危機中,德國在家辦公的員工比例從12%增加到25%。德國勞工部長、社民黨的海爾(Hubertus Heil)希望效仿荷蘭,將在家辦公列入法律權力。當然,海爾也指出,有些工作不能在家做,「烘培師沒辦法在家烤小麵包」。

心理學家則指出,在家辦公可能會造成孤單感。德國僱主協會則依舊反對,認為這種規定會限制企業的靈活度。不過,經濟界也有聲音提醒說,一旦出現第二波疫情或者其它的危機,企業領導層是否做好了讓員工中長期在家工作的準備?

或者:把辦公室打造出家的感覺?

辦公裝飾業界人士稱,新一代的辦公室更具生活化的特點,以這一趨勢取代整齊劃一的辦公室結構。人們講究工作區、休閒區、會議區的相互融合。無論是辦公家具,還是空間設計,都更具創造性。

現代辦公空間,設計成家居風,讓員工更放鬆圖片來源: Babtec Informationssysteme GmbH

每周工作四天——拿一樣的薪水?

德國經過漫長的道路才走到今天每周40小時工作制。在二戰前,德國每周還工作46小時。《世界報》報導說,50年代的「經濟奇跡」期間,甚至每周工作達到49小時。1956年,德國工會聯合會(DGB)以「周六爸爸屬於我」為口號,要求每周40小時工作制。到1980年代初越來越多地得以落實。

德國布勞恩施威格市的軟體公司msg DAVID在9年前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造工作時間模式。如今,員工可以選擇在家辦公、自選時間甚至每周工作四天。

微軟日本公司2019年夏天也對2300名員工進行了每周工作四天——薪水不變的試驗。結果取得巨大的成功:微軟稱,員工生產力提高四成。

一些公司嘗試減少工作時間,工作結果保持同一水準,並且員工有更多休閒時間圖片來源: Fotolia/Kzenon

或者:每天工作六小時?

瑞典有不少企業嘗試了每天工作六小時的工作模式。比如豐田汽車在哥特堡的服務中心,實行六小時工作制已經近20年。該公司實行12小時兩班工作制,員工工作效率高,客戶滿意。

無論是每周工作四天,還是每天工作六小時,德國的軟體公司msg DAVID發言人稱,其員工的工作結果「保持了同樣的水準」。

德國Business Insider網站引述一位工作心理學專家說,有試驗顯示,一個人集中精力、高效工作的時間只有四到五個小時。

曾撰寫《五小時工作日》(Five Hour Workday)一書的阿斯托爾(Stephan Aarstol)是德國技術公司Rheingans的所有人。他說,在該公司嘗試五小時工作數周後,遇到困難的員工表示,自己原本每天工作八小時的時候,工作量就過大,如今更是無法完成。

此外,也有人指出,五、六小時工作日要求始終高效,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但支持的人則表示,儘管如此,下班後仍有更多的時間去健身、或與家人度過。甚至管理者也有更多時間,去思考企業戰略,「距離帶來新的眼光」。

還有一些特別是Startups,對員工的工作時間採取極為靈活的政策,甚至自由選擇哪天上班,什麼時段上班,在哪裡上班。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Westend61

減速慢生活,即便收入減少

Downshifting,生活減速,在德國也成為一些人主動的選擇。《每日鏡報》採訪了一位53歲的幼兒園老師,她在一年前原本可以成為園長,但她沒有接受,如今她每天工作半天。儘管金錢大大減少,但「所獲得的許多自由的奢侈,彌補了一切」。她有時也為將來退休金減少而擔憂,但仍覺得自己作出正確的選擇。

在德國一些政府機關或者學術機構等,還有所謂「安息年」(Sabbatical)的權利提供給雇員,也就是一年無薪假。《每日鏡報》的報導稱,儘管問卷調查經常顯示,每兩個人就有一個人表示希望休息一年,但實際上,這樣做的人很少。比如,下薩克森州2018年22000名警察中,只有三人申請了「安息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