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只吸引遊客和留學生的老牌國家」

2013年12月4日

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期間積極推動英中經貿合作,並試圖通過微博這樣的社群網站與中國民間社會互動。但中國官方媒體對英國首相的中國之行拋出冷言冷語。

Großbritannien Symbolbild Olympische Spiele in London Tower Bridge und Ringe Regenschirm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官媒《環球時報》12月3日發表評論,流露中國對卡梅倫政府對華外交政策的不滿,並稱從國際地位看,英國對中國來說"不再是一個大國"。社評的標題是"中國輿論很難對卡梅倫熱情起來",文章指出,在卡梅倫去年接見達賴喇嘛的背景下,"中國社會並沒有忘記他不久前的表現,因此輿論尤其網路上的聲音很難對他的到來表現出熱情。"

與達賴喇嘛的會面使中英關係陷入冰凍期。但卡梅倫此次訪問曾被視為雙邊關係回暖的標誌。周二,卡梅倫分別會晤了中國總理李克強和國家主席習近平。雙方簽署了一系列經貿協議。有英國外交官將此次訪問稱為迄今為止英國對中國規模最大的"貿易出使"行動。隨同卡梅倫出訪的有100多位經濟界人士,包括殼牌、勞斯萊斯(Rolls Royce)、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以及倫敦證券交易所的負責人。

倫敦計程車也將易手給中國人?圖片來源: by-nacaseven-nc-nd

卡梅倫在上海還會見了阿里巴巴创辦人馬雲和計劃收購倫敦計程車製造廠家的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表示歡迎中國企業到英國投資。

英國是"可以替代"的

但中國官方輿論對卡梅倫的熱情表現並不領情。《環球時報》的評論說,"卡梅倫無論怎麼做都是出於他的執政利益和英國國家利益,我們不認為他的這次來訪會是中英'鬥爭'的結束。" 文章還批評英國政府在香港的雙普選問題上"不斷說三道四,對香港與中央對立的泛民派給予半公開的支持。"

評論得出的結論是,"英國在中國歐洲外交中的可替代性很強,而且英國已不再是什麼'大國',它就是一個歐洲老牌國家,適合旅遊和留學,有幾支好球隊。"

這篇評論引起了國際媒體的主意,英文《南華早報》也進行了報導。一位讀者bmr隨後評論道:"有意思的是,有大量媒體報導關注這樣一個"無足輕重"的國家。(英國)是很小,而且向來如此。"另一位wailunscmp寫道:"典型的大漢族主義傲慢,貶低別的國家和民族,似乎中國人沒有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影響世界的不是一個國家的人口和GDP,而是軟實力。"

卡梅倫與李克強在北京會面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一位網友在環球時報評論跟貼道:"英國是美國的鐵桿盟友,絕對不是我們的朋友,現在放低姿態,不過是需要中國的市場,需要中國到英國投資,他在國際矛盾出現時,還是會與中國為敵的,這個國家不能輕信"。"經軍9887"在新浪微博上寫道:"中國一直信奉 "外交無小事",因此對很小的國家我們也以禮相待,唯恐失敬。但經過這些年的風雨,我們也同時有了"外交無大事"的戰略自信。"

何時歸還掠奪文物?

除了在官方日程中努力營造積極氣氛,卡梅倫還試圖通過社群網站与中國民眾互動。他於上周五在新浪微博開設了帳號,至本周三,已擁有23萬多粉絲。卡梅倫請中國網民們對他提問,而他將在訪問行程中予以回答。得到最多"贊"的問題是,頗有人氣的英國連續劇"福爾摩斯"的第三季何時推出?還有不少人詢問卡梅倫家的貓Larry近況如何。

另一個引起較大反響的問題是官方智庫"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提出的,問英國打算何時歸還從中國"非法掠奪"的文物。法新社報導稱,這裡指的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23000件中國文物,它們是英國軍隊在19世紀的侵略戰爭中掠走的。據稱卡梅倫尚未對這一問題作答。

綜合報導:葉宣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