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只進行法制國家對話是不夠的

2002年4月30日

德國自民黨的元老批評說,德國政府因為害怕失去中國這一巨大市場而在人權問題上向中國讓步。他認為德中經濟關係是相互依存的,不應該一廂情願地靠讓步來期待換來經濟利益。

前德國自民黨主席拉姆斯多夫圖片來源: AP

奧托拉姆斯多夫伯爵是德國政界的元老級人物,曾擔任德國自民黨主席,九十年代退離自民黨領導崗位。4月27日,他在世界報上發表了一篇批評中國人權狀況的文章,題目是:「中國也必須遵重人權」。他在回顧了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第58屆會議後,批評了中國的人權現狀,接著也批評了德國政府在人權問題上的對華政策:

「3月20日,聯邦外交部長費舍爾在日內瓦以精心挑選的言辭指責了中國的人權狀況。然而,德國政府卻沒有足夠的勇氣,通過一個譴責中國的決議。

對中國,我們究竟有什麼害怕的呢?害怕失去中國的市場,進而失去我們的投資、出口和商機嗎?這一切應該成為我們向中國讓步的理由嗎?在經濟利益方面,數十年來總有一種地地道道的一廂情願的想法,現實情況卻是,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往往多年來一直在丟失自己的金錢,而中國的大型項目則靠西方國家的財長稅收來資助。發生爭執時,情況又怎樣呢?我們的經濟界人士能信任中國的法律體系、相信這樣的法律體系能做出公正的判決嗎?尊重人權是有傚法制國家的組成部分,也是法制國家的證明,只有在尊重人權的法制國家,全體人民,無論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才會信任這個國家制度。

中國需要外國投資和技術知識,以實現自身的發展和現代化。它也需要我們的市場,以便出口商品。也就是說,這裡存在著依存的關係。我們完全可以更為堅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場,這是因為與讓步相比,立場堅定更能得到中國的尊敬和承認。

聯邦政府與中國進行法制國家對話,是件好事,但僅此是不夠的。如果我們只在我們自己利益的範圍內為實現法制國家和人權而鬥爭的話,那麼我們就失去了自己的可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