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北故宮博物院修葺完工

2007年7月9日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經過為期三年、耗資2100萬美元的整修後,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幅與過去全然不同的新面貌。新蘇黎世報記者在該報發表文章,介紹了中國歷代文物歷經戰亂、輾轉到達台灣、最後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經歷:

台北故宮博物院文物曾於2003年在波昂展出。圖為清代畫家惲壽平的作品圖片來源: NPM

「在蔣介石國民黨在台灣實行獨裁的時代,這個博物院的政治功能很明顯:這批文物表明,作為中華民國總統的蔣大元帥仍然是全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雖然這一權利要求在1975年蔣去世以前就已成了與政治現實漸行漸遠的幻想,但由於毛澤東在大陸實行恐怖統治和發動破壞文物古跡的文化大革命,國民黨更把自己視為中國歷代文物、即中華文明的唯一保護人。確實如此,如果這些藝術珍品在那個年代落入毛的瘋狂的紅衛兵之手,其結果不堪設想。」


怎麼 「去政治化」?

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曼麗對新蘇黎世報記者說,重新布展是為了「與時俱進地展示古物」、「去政治化」。更多展出並非源自中國的文物是為了「開闊思想和地理眼界」。新蘇黎世報記者認為,這樣的做法使陳水扁政府陷入了兩難境地:

「陳水扁總統的執政黨民進黨對故宮博物院採取了矛盾的立場。加強對台灣地方的認同感、強調台灣文化與中國文化不同是民進黨的目標。中國的重要文物成了這一目標的障礙,就不足為奇了。

但只有少數民進黨代表人物主張把這些『外國』藝術瑰寶運回北京,以切斷連接台灣與中國的所有紐帶,大多數人則呼籲細致地重新佈置這一吸引遊客的場所。按照新方案,中國藝術品應更多地與台灣和西方文化展品放在一起。這樣會抹去博物院的中國特徵,但這也許正是他們想看到的效果。所以,去政治化的意義有限,因為民進黨也試圖把故宮博物院變成政治工具,只不過與國民黨當年的重點不一樣而已。」

新蘇黎世報記者注意到,北京嚴厲譴責台北故宮博物院重新布展的做法,民進黨的做法只會加劇兩岸政治關係緊張:

「台灣政府追求的去政治化再次激化了政治爭執。所以,林院長除了必須具有藝術史知識外,更需要有外交技巧。從談話可看出她兩者兼備。她說,『這批文物現在位於民主的台灣,它需要與這裡的環境及文化進行對話』。這番話用詞謹慎,聽起來無懈可擊、不傷大局,但實施這一方案包含著潛在衝突,並將在一段時間內影響台灣故宮博物院的形象。」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