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灣佔據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命門」?

文山
2021年1月26日

近期,歐洲、美國、日本的車企紛紛因晶片供應緊張而被迫減產,德國經濟部長甚至致函台灣經濟部長要求協助解決問題,台灣晶片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關鍵地位也因此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TSMC)
台積電一家企業就佔據了全球晶圓代工的過半市場份額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 Chang

(德國之聲中文網)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集邦咨詢近期的數據,2021年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的64%份額都會落在台灣,其中大部分都被台積電佔據。換言之,台積電這一家企業就佔據了全球過半的晶圓代工市場。

就在2020年,美國老牌晶片廠商英特爾以及高通紛紛將更先進製程工藝的晶片代工訂單交給了台積電。這也意味著,曾經長期獨佔產業鰲頭的英特爾,如今也淡出了晶圓代工這一環節,將更多的注意力轉向了晶片設計等上下游其他環節。

台灣在半導體產業鏈關鍵環節佔據近乎壟斷的地位,起源於台積電在80年代末開創的晶圓代工模式。當時,成立不久的台積電需要避免與英特爾等行業領軍企業正面競爭,於是另闢蹊徑,尋求為英特爾代工。短短幾年後,晶片代工、或者說晶圓代工就成為了半導體行業的重要分工模式。上游的英偉達、博通以及華為海思等新興晶片設計企業忙著為各行各業的不同需求打造性能各異的晶片,然後將設計圖交給台積電這樣的中游晶圓廠進行代工。台積電等企業則利用規模優勢,不斷降低成本、提升工藝水準,在晶圓代工這個產業鏈環節精進到極致。這種產業鏈分工模式,降低了設計企業以及代工企業的門檻和研發風險,讓不同環節的企業都能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領域。而台積電等台灣企業,正是抓住了產業鏈轉型的時機,迅速搶佔了市場份額。

由於需求暴漲,全球晶片供應緊張,迫使德國大眾等諸多車企減產圖片來源: Hendrik Schmidt/dpa/picture alliance

全球產業鏈的"命門"

對於全球經濟而言,台灣的經濟體量並不像美國、中國、歐盟等大國那般顯眼。半導體產業鏈的其他環節,比如晶片設計、光刻機、晶圓生產等行業也被美國、荷蘭、日本等其他國家所把持,台灣並沒能控制整條產業鏈。但是近期德國大眾、美國福特、日本豐田紛紛因晶片供應緊張而被迫減產,凸顯了全球經濟對晶片產業、尤其是對台灣晶圓代工行業的高度依賴。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馬克宏最近都對此表態說,歐洲必須要完善自己的晶片產業鏈,力爭在今後不再像現在這樣受制於人。而經歷過去年台積電在美國壓力下被迫斷供華為海思之後,中國政府也頻頻表示要在半導體產業更加自主。日本政府則在尋求讓台積電在日本境內投資設廠。

柏林智庫"新責任基金會"(Stiftung Neue Verantwortung)的科技政策專家克萊因漢斯(Jan-Peter Kleinhans)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指出,佔據了晶圓代工環節過半市場份額的台灣,已經成為了"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上最為致命的潛在單點故障點"(SPOF,指一個體系中某一個一旦失效就會讓整個體系無法運轉的環節)。

晶圓是晶片的上游產品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Kahnert

"武統"威脅全球晶片供應?

隨著中美之間摩擦加劇、台灣日漸成為兩個超級大國博弈的籌碼,各界對台灣晶圓代工業這一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七寸"也愈發擔憂。一方面,台灣半導體業擔心北京會尋求通過間諜手段竊取台灣的核心技術,以打造自己的產業鏈;另一方面,外界則擔心,一旦台灣宣佈獨立、中國動用武力統一手段時,位於台灣的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命門會受到致命打擊。

不過,法國蒙田研究所亞洲項目部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atel)認為,恰恰因為台灣佔據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關鍵戰略位置,中國很有可能不會去染指台積電等工廠。他對彭博社表示,"即便台灣軍隊被解放軍擊潰,北京沒有理由去破壞這些生產線。保護好這些全球最先進的工廠符合每一個人的利益。"

歐盟駐華商會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則擔心,即便中國不對台灣動武,全球地緣政治的摩擦也會讓台灣晶片供應短缺成為經常發生的事件。"晶片短缺不僅僅會因為單純的產能緊張而出現,也可以是因為政府的干預,亦可以是因為出口管制措施。所以我們最好要及早有所防備。"

德國知名汽車行業專家、杜伊斯堡大學經濟學教授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卻將希望寄託於中國。他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德國汽車業的晶片緊張局面還將持續半年左右,此後中國的晶片產能預計將顯著擴大。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