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再度爆發"間諜案"
2011年2月9日
廣告
去年11月,台灣國防部爆發雙面間諜案,專案小組後續調查,居然發現通資處有兩名上校違法影印機密文件,之後確定是通資處長羅賢哲指使所為。上月底,高等軍事法院裁定羅賢哲聲押獲准。
羅賢哲在2002年到2005年派駐泰國期間,被中共情報單位吸收成為間諜,之後2008年1月晉升為少將。由於羅賢哲經手業務有6、7個極機密通訊專案,其中"博勝案"是台灣軍方花費台幣數百億元、耗費數十年,才完成的聯合作戰指揮通信網路,必要時台美雙方可實施連結,互通戰情,因此這起間諜案是否影響台美軍事合作,備受關注。
間諜對整體的所知有限
台灣國防部總政戰局代局長王明我以"軍人之恥"對此案表示痛心,但他指出,羅賢哲負責的業務對整體機密資料所知有限,國防部正在全力做好損害控管。至於有關台美軍事合作相關內容,國防部則拒絕進一步說明。
王明我說:"他所接觸、業管的範圍是屬於軍種、管理階層的工作,並不屬於機密性、技術層面的資料,也就是說,他所業管接觸的是一個點狀,對於整個面知道是有限的。"
不過,民進黨立委蔡煌琅批評軍方保防工作麻木不仁,他十分懷疑羅賢哲只是冰山一角,國防部應該立即啟動自清專案,務必將所有間諜一網打盡。
蔡煌琅說:"我認為馬英九總統應該要立即啟動國防、維安機制,第一要做的是撤換國防部部長以及參謀總長。"
由於羅賢哲被大陸吸收及晉升少將,都是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國民黨發言人蘇俊賓指出,這顯示不自知的是民進黨,而主動偵辦的,是國民黨。民進黨不是將責任往國民黨身上丟,就可以轉移執政時期保防工作不確實的責任。
然而,國民黨立委丁守中也提醒,中國大陸對台灣是兩手政策,台灣若因兩岸關係和緩、經貿的合作,讓軍人因而喪失敵我意識,而國防失去防衛自我的決心,是非常危險的事。
作者:尼爾(台北)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