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灣募兵成效差

2013年8月24日

台灣國防部今年預定招募志願役士兵2萬8千多人,到7月底卻只募到4千多人,且女性約佔一半,反對黨呼籲重新檢討募兵制。

Taiwan Navy soldiers operate a machine gun on a Kidd-class destroyer as they take part during a joint military drill outside a naval base in Kaohsiung port, southern Taiwan May 15, 2013. Taiwan's military and coast guard held a joint drill on Wednesday after Taiwanese fisherman Hung Shih-cheng was shot dead by Filipino coast guards in disputed water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last week, according to local media. REUTERS/Pichi Chuang (TAIWAN - Tags: POLITICS MILITARY)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將於2015年正式實施募兵制,因此從多年前便陸續招募志願役士兵。今年預定招募2萬8千多人,到了7月底卻只募到4千多人。除了缺乏吸引人的誘因之外,又碰上7月爆發的洪仲丘命案,國防部面臨募兵嚴重不足的窘鏡。

誘因不足 洪仲丘事件更使得雪上加霜

曾任台灣國防管理學院院長的國民黨前立法委員帥化民在接受德國之聲電話訪時直指,國防部在推動募兵制時沒做好準備,草率上陣。他批評:"當兵的薪水太低,營區生活設施不佳,管理不良,沒有自由,任務繁重,沒有隱私",在種種不良的條件下,沒有多少時下年青人會志願從軍。而洪仲丘命案的爆發,使得軍中人權遭到嚴重質疑,更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僅加深群眾對軍方的不信任,也對軍隊聲譽和士兵士氣造成重大打擊。

帥化民認為,募兵制的基本精神應該是,把"當兵"變成一種可選擇的職業,變成人力市場中的一種選項。為了使這項職業更具吸引力,他建議軍隊提高待遇、改善軍中管教方式、加強營房設施等等。

台灣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在接受德國之聲電話訪時,也呼籲政府應擴大國防預算規模、大幅提高軍人待遇、暢通軍人升遷管道。另外,"國防部應全面檢討自身的管理問題,反省為什麼民眾對軍方有這麼深的不信任。"

把"當兵"變成一種可選擇的職業(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DW

"女熱男冰"怪現象 今年延燒

儘管募兵效果不理想,女性報考志願役人數卻逐年增加。國防部今年到7月底只招募到4千多人,而其中女性就幾乎佔了一半。帥化民強調男女平等,但在軍隊裡有些任務最好還是由男性來擔任,所以還是需要比較多的男性成員。他指出,女性就業的市場本來就比男性更嚴峻,因此軍中的待遇相對的不錯,而且女性在軍中通常擔任比較輕鬆的任務,又多半會分發到戶籍地附近上班,種種條件都非常吸引女性。

目前台灣軍隊中女性官兵的比率大約在7% 到8%,國防部不排除將女性晉用比率提高到10% 左右。另外,國防部也考慮將報考軍隊的最低學歷限制由目前的高中、高職降低到國中畢業,以吸引更多男性青年報考。

募兵制上路日期 反對黨希望延後

林正義指出,當初募兵制的引進確實有政治考量。為了討好選民,各方先將原本的2年義務役期縮短為1年。後來發現士兵經過短短一年的訓練,實在無法勝任許多任務,對整體戰力影響巨大。因此,索性將徵兵制改為募兵制,同時希望因此可以集中資源訓練出更精良的部隊。前行政院院長唐飛日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稱,當時推動募兵制是受到政治壓力,為了選舉不斷討價還價,這就是"民主政治的代價"。

目前志願役人員招募嚴重不足,林正義說:"其實法律上還有保留的機制。如果募兵沒有達到理想的目標,可以有其他做法。"可能的做法包括:先維持徵兵、募兵並行制,或是以替代役來補充募兵不足。

台灣軍隊招募員額不足可能導致防禦能力嚴重受損(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AP

反對黨民進黨今天(23日)舉辦8年執政研討會,在國防議題方面,與會人士對募兵制發展至今的窘況,無不憂心忡忡。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國防部副部長柯承亨承認,募兵制是選舉時期的產物,如果作不到就該嚴肅面對。前行政院長游錫堃稱,他雖曾大力推動募兵制,但是,現在既然出現問題,民進黨內就應該對此檢討,提出因應方案。另一位前國防部長蔡明憲認為,大陸到目前仍不放棄武力犯台,台灣的軍隊卻因招募員額不足,防禦能力嚴重受損,應該先暫緩全面實施募兵制。

作者:邱璧輝(台北特約記者)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